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中國曲藝的宋代曲藝

中國曲藝的宋代曲藝

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的繁榮,市民階層的壯大,有專門的說唱表演場所,也有專業的藝人,鼓詞、各種宮調、唱腔等演唱形式極為繁榮,在孟的《東京之夢》和乃德雍的《京師吉聲》中都有詳細的記載。明清至民初,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城市數量猛增,極大地促進了說唱藝術的發展,即壹方面,城市周邊地區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民間說唱流向城市,並在表演實踐中日趨成熟,如道情、蓮花落、鳳陽花鼓、霸王鞭等;壹方面,壹些老歌在傳播過程中發生了變化,結合了各個地區和方言的特點。如散韻的元明詞逐漸演變為南方的彈詞和北方的鼓詞。這壹時期,曲藝新品種、新曲不斷湧現,許多曲藝種類都是名家、流派。我們今天看到的曲藝品種,大多是從清朝流傳到民國初年的。

說唱藝術雖然歷史悠久,但從來沒有獨立的藝術地位。在中國藝術發展史上,說唱藝術曾屬於“宋代百戲”,在瓦舍和勾欄(宋代均為藝妓表演場所)進行表演。到了近代,則歸於“什麽雜耍”,多在北京天橋、南京夫子廟、上海徐家匯、天津“三顧”、開封索國寺等民間娛樂場所演出。建國後,許多成熟的說唱藝術被賦予了壹個統壹而穩定的名稱,統稱為“曲藝”,並進入劇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