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用毛筆在竹簡、紙、布、絹上書寫,順序是從上到下、從右到左,中間沒有標點符號。漢字變化了6000多年,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擴展知識:
古文字是指古代的漢字。在中國是指先秦傳世的篆書體系的漢字,如甲骨文、金文、蝌蚪等。古代漢字在歷史上經歷了漫長的演變,是中國文化的結晶。
古文是古代的文字,也是古代人創造的文字的總稱。
《漢書·藝文誌·尚書類序》:“古文尚書,發源於孔壁。漢武帝末年,魯公王毀了孔子的府邸,想擴建他的宮殿,但他得到的《尚書》、《禮記》、《論語》、《孝經》等幾十部古文,都是古文。“因出自孔府之墻,故稱‘墻中書’。因為漆寫的筆畫頭粗尾細,形似蝌蚪,所以又叫“蝌蚪”。
這些古文字包括董希和寫的《龍書》、神農寫的《八耳書》、黃帝寫的《舒雲》、邵寫的《夫妻書》、帝嚳寫的《仙人形書》、倉頡時代的石刻(28字)、唐虞時代和夏朝的字形(6字)。
上面說的各種古文字,都只是史書上有記載,已經失傳很久了,無從考證。即使有記號,也全是六國的神秘文字,篆文極其奇特,難以辨認。
甲骨文是最早、最系統、最成熟的文字。它形成於殷商時期。早期的陶文因刻在甲骨上而得名。因最早發現於河南安陽小屯殷墟,故又稱“殷墟字”。它最早是由晚清碑刻家王發現,作為中醫的“龍骨”,確定為漢字。
又叫甲骨文,因為上面刻的內容大多是占蔔、祭祀儀式等。甲骨文是用比較鋒利的工具刻在堅硬的龜甲和獸骨上的,所以特點突出,他的筆畫以直線和斜線為主,中間有曲線。筆畫細而直,刀刃外露。對稱是甲骨文的特點,比如中國人和羊。
同時,其形制不夠固定,筆畫較多,書寫方法也有正、反之分,如:足尖書寫或,字雖方正工整,但其書寫程序不壹,有時依刻線而定,筆畫直硬,多見於方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