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對乾隆《四庫全書》有不同的評價。有人認為該書的修訂有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保存和傳播。也有人指出,乾隆以著書為名禁錮了自己的思想。這個問題有助於我們從不同角度看待乾隆和《四庫全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也讓我們試著從不同人物的立場來看問題。但至少要公平對待對中國的真實影響。“百萬馬齊喑”是事實,文字獄是事實,被囚禁的無知也是事實。
《四庫全書》保存了我國許多接近失傳的古籍,並對其中的錯誤和疏漏進行了糾正。但在圖書改版期間,部分圖書同時被銷毀和禁書。乾隆曾致力於編纂《四庫全書》,但大興文字獄害了士人,給中國後來的科技文化發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負面評價
事實上,《四庫全書》並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古籍整理。甚至可以說,這是壹種表面的古籍整理,實際上目的是篡改古籍刪弊存益。所以,這不是文化上的安排,而是粉飾的焚書坑儒,而且比那還要惡劣。大量珍貴的史料被篡改或銷毀,不得不稱之為中國歷史上的壹場文化浩劫。
它的收藏在客觀上其實壹文不值,所謂的‘收尾工作’不過是收集篡改後的糟粕罷了。
學者魯迅在批判明清民國文人時說過:“現在不說別的,光看雍正乾隆、乾隆兩朝對中國人的作品所用的方法,就足以驚心動魄。且不說徹底銷毀、抽毀、剜除,最陰險的就是刪古籍內容。乾隆年間編纂《四庫全書》被很多人譽為壹代盛世,但他們不僅搞亂了古籍的格式,還修改了古人的文章。它不僅藏在皇宮裏,而且被授予了強烈的文風,讓全世界的學者讀了它,絕不會覺得中國的作者中有壹些很有骨氣的人...清代有考據學者曾說,“明人好刻古書,古書已死”,是因為他們改錯了。我以為在此之後,清人編《四庫全書》,古籍消亡,是因為弄亂了舊體,刪了原文;今人(民國)點古書而死,因亂點而亡,佛頭蒙糞:此乃古書除火、水、兵之外三大惡。”——(魯迅病後雜談)
“清人編《四庫全書》,古籍亡!”——吳晗
積極評價《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的編纂雖有刪節挖改內容等失誤,但在某些方面也起到了壹定的作用。其次,在古籍整理方法上,特別是在編纂、校勘、目錄學、輯刻叢書等方面,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有益的啟示:在編纂方面,有四庫館官從《永樂大典》編纂並收入《四庫全書》的佚書385種,供後人收藏。在校勘上,為後人的校勘工作樹立了典範;在目錄學方面,《四庫全書總目》的編纂方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輯刻叢書方面,清代以《四庫全書》為例,掀起了輯刻叢書的熱潮。近年來,還出版了《四庫全書》目錄系列和《四庫全書續編》。
國學大師季羨林,繼往開來。
著名學者張岱年是中國的國寶。
《四庫全書》是中國文化史上前所未有的傑作,被學術界譽為東方文化的金字塔。——羅家祥研究員
《四庫全書》幾乎囊括了清乾隆以前中國歷史上所有的主要典籍。——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