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中國的文言文沒有標點符號?
在“第壹”之前,我先說明壹個問題:嚴格來說,“標點”是壹個坐標判斷,而狹義的“標點”是用來斷句的,“符號”也代表特殊的意思。傳統的標點符號只包括讀句子,只表示斷句的位置。如果除了斷句還有其他含義,那就是“象征”比如:“這個人好不好?”以及“這個人不錯。”顯然表達的是不同的意思,問號的作用不僅僅是斷句。“我上了三年大學。”和“我讀了三年大學。”表達的意思也完全不壹樣。在後者中,加入了“大學是壹本書”的意思。如果除了特定的意思之外不含斷句功能,就不屬於標點符號,比如“他明天要遲到了。”《々》中的“々”是壹種廣義的標點符號。“我很愛妳。”“*”有獨立的含義,沒有斷句功能,所以只是壹個特殊符號,不是廣義的標點符號。有很多時候我們不嚴謹,會簡單的把“標點”稱為“標點”。雖然這和狹義的“標點符號”的意思不太壹樣,但通常不會混淆。因為“標點符號”和“符號”的區分和這個問題的答案關系不大,所以下面我也用“標點符號”代替“標點符號”。首先,古代漢語有標點符號。例如,在春秋時期的《後書》中,用壹兩個短行來表示重復和標點。標點符號用藍色圓圈標記。這時,標點系統變得更加復雜。除了前面的單雙短橫線,還有角符號、三角符號、點符號、框符號等。,它們的用法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