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檢測機構在國內起步很晚,基本都是2000年以後。在歐美,15世紀經濟初期,為了保證產品質量,第三方檢測機構介入。成熟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介入商品檢測在19世紀中期非常普遍,成為壹種自覺的商業行為。
目前國內的檢測情況是,國內產品由國家檢測機構負責,如質監局、疾控中心,出口主要由國外檢測機構負責,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在夾縫中生存。
在國內,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由於起點低、起步晚,並不受到廣大商家的歡迎。但由於內外貿的增長,需要更專業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有需求。與國外相比,我國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最顯著的特點是成立較晚。
相比國外有幾十年、上百年歷史的檢測機構,像1995成立的漢斯曼產品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這樣的公司,是國內最早的檢測機構。相比國外第三方檢測機構,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規模也較小。雖然目前國內有很多檢測機構,但是這些檢測機構的規模和資質都不讓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