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懷素《自傳帖》的字體有什麽特點?

懷素《自傳帖》的字體有什麽特點?

這個帖子最大的特點之壹就是輪和方圓的結合。懷素的《野草》不僅用了大量的圓筆和圓線,還用了由圓筆和圓線組成的圓字。漢字以方塊為基礎,如篆書、隸書、楷書、草書等。

但隨著現代草和大草的出現,由於筆畫的高度節儉和提筆速度的加快,方形的形狀已經被打破,趨於圓形。尤其是通過懷素的大膽誇張和別出心裁的創作,其書法的造型達到了耳目壹新的感覺。

自傳體筆記中,壹些沒有框框的人物,如“評”、“滿”、“疑”等,已經塑造了圓形字形,這是懷素的壹個創造。

但無論是單個字,還是組合字,無論點畫的長短、疏密、凹凸如何變化,始終和正方形壹樣,所以圓裏有圓,正方形裏有圓,方圓互換使用。因為方與圓也是比較存在的,沒有方就沒有圓,所以如果圓裏有方,方裏有圓,那就更明顯了,動與靜也是相對存在的。

這個帖子的第二大特點是從壹本破書發展成了壹本解體的書。王獻之的刺字書敢於打破其父王羲之的束縛,打破方、白的壹般方法。

而懷素的《野草》就是敢於打破王獻之以往白布耿直的方法。懷素的“之”字形布局,從字到字,從行到行,上下交錯,左右錯落,大小相間,大大擴展了“空中盤旋”的運動範圍,打破了“破書”的束縛,從“破書”進入“解體書”。

所謂“瓦解”,就是從根本上打破以前的物理局面和壹切形成的方法,把印、官、真、行、草融為壹爐。創造了自己獨有的新草書,也就是所謂的狂草。這個帖子的第三大特點是不墨守成規,以險取勝。懷素要打破平仄、方方正正、豎行豎列等壹般的鋪白方法,更突出的是字與行之間,上下不平,左右錯落,大小交替以險取勝。

懷素采用了突破、確立等多種藝術手法使其充滿變化。懷素大膽地逾越了規則,但同時又有些標新立異。破和立也是相對的。

唐代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在《書譜》中說,這就像初學分配,但求義、知義、趨危,既能避危,又能還義。

第壹關只是規矩,危險是決裂。至於第二個層面,則是破局之後的新立法,也是書法之危之後的新平衡。不破而立,立則穩,破則危。只有破而立,才能擁有無限風光。

懷素也采用了大疏大密的方法。白布中密度變化的排列是懷素關註的壹個重要話題。比如《醉信手》中的“來”字,是豎著的,盡可能地拉長,幾乎占了壹行的壹半,可謂大疏。另外三個字只占了半行,可謂是天大的秘密,就是每行都有實,虛中有實。

懷素的篇章布局既有變化又有統壹。本帖的字與行的安排,既有變化又有統壹,有全局觀。漢字的筆畫粗細不同,字形長短大小不同,大小交錯。要把它們排列在某個地方,就要找到合適的字和線。字可以上下連,但不是用筆畫連,而是用意義連。要“有活力”,就要防止文字粘在壹起,要活潑。

所謂活力,就是既能“承上啟下”,又能“有所作為”,既能連接,又能飛翔。破筆意,破字勢,破線接氣,更有活力。比如“醉信手”這壹行中的“來”字,縱向連接很長,可以說是承上啟下,中間加上幾個撇號,這個字就成了這壹行中的“點睛之筆”。

懷素大改草書結構中人物的方圓、大小、正字等方面,大膽誇張變形,力求變化。

比如字的大小變化,有時甚至上下相連的兩個字相差三五倍甚至十倍。再比如長度的變化,有的字形被拉伸到寬度的兩三倍。這種變化在變化中表現為“統壹”與“和諧”,達到“違而不犯,和而不異”,變化多端但又和諧統壹。

總之,懷素《自敘帖》的字體結構和布局,采用大小交替、疏密相映、虛實相斜的方法,往往使每行文字脫離中軸線,產生跌宕起伏的風險,從破體到解體,打破舊的平衡,從而創造出充滿新意的草書形象。

懷素充分利用了點與線造型的變化,以及用筆的方圓、幹濕對比、留白的巧妙剪裁,使書法具有了音樂的節奏,使觀者與書者的心同唱,同悲同喜,* * *沐浴在書法的節奏中。懷素的《野草》是古典浪漫主義的書法藝術,千百年來壹直為人們所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