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中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思路及11方法

中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思路及11方法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由退變或外力作用,如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神經根或馬尾受壓等引起的以腰部疼痛、放射性疼痛或下肢麻木為特征的疾病。

本病主要發生在20 ~ 40歲的青壯年,約占腰椎間盤突出總發病率的80%,男性多於女性。下腰椎間盤是本病最常見的部位,尤其是L4/5和L5/S1。

主要病因和發病機制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中醫上分為“腰痛”、“腰痛”、“腰腿痛”、“腰痛”。

《黃帝內經》認為腰痛無非虛與實,虛證是精虧所致,實證是寒濕侵襲所致。其病因病機,壹是感到寒冷,或坐於濕地,寒水濕邪浸透經絡,經絡氣機阻滯而發病;其次是仆倒、舊傷堆積、傷筋動絡、瘀血阻滯所致;第三,晚期伴有正氣不足,肝腎不足。中醫認為氣血、經絡、臟腑功能失調與腰痛的發生密切相關,而腰為腎之府,故本病與腎的關系最為密切。

現代醫學認為,椎間盤退變是纖維環破裂導致髓核突出的根本原因。急性或慢性損傷是椎間盤突出的主要外因。在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壹些可誘發椎間隙壓力突增的因素可引起髓核突出。常見的誘發因素有腹壓增加、腰部姿勢不當、突然負重、懷孕、感冒等。有些患者發病無明顯誘因,可能是由於長期不良姿勢和久坐疲勞引起的腰部肌肉痙攣。

辯證思維

首先,明確的診斷

1.有病史的患者往往有腰部損傷或慢性勞損史。

2.臨床癥狀腰痛、下肢牽引痛、麻木是最主要的癥狀。嚴重者可出現排尿困難、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

3.體征:腰椎活動受限,椎旁叩擊壓痛,同側下肢放射,直腿擡高試驗和強化試驗陽性,肌腱反射異常,皮膚感覺異常,肌力減弱。

4.輔助檢查X線檢查可顯示腰椎側凸,椎間隙變窄或左右,患側間隙較寬;側位片顯示腰椎生理曲度減小或消失,發生椎間盤突出的椎間隙後部比前部寬。CT和MRI能清晰顯示椎間盤突出的影像,通過切面反映硬膜囊和神經根的受壓狀態,是目前診斷本病最常用的檢查方法。另外,根據異常肌電圖的分布範圍,可以判斷受損的神經根及其對肌肉的影響。

第二,辨證論治

大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經過正規保守治療後,癥狀可以緩解甚至消失。如果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可以考慮微創手術,必要時開放手術可行。總之具體的方案要根據患者的病情來決定。

1.中藥口服

根據疾病的發生發展,辨證論治分為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濕熱下註、氣血兩虛、肝腎不足三型。

2.中醫外治法

中醫外治法包括中藥外敷、膏藥外敷、熏洗、離子導入等。藥物可通過皮膚吸收,直達病竈,從而減輕炎癥反應,緩解疼痛癥狀。我們經常在內服中藥的同時外用三色膏,配合中藥熏蒸、中藥漬等治療。

中草藥熏蒸處方:川烏、草烏、天南星、當歸尾、紅花、桂枝、山奈、松克諾特、紫草、桑枝、海桐皮、威靈仙、蘇木。本方具有活血、舒筋、溫經通絡的功效。也可以根據患者體質采用中藥穴位貼敷治療。

3.針灸療法

根據放射痛的部位,分為足太陽經證和足少陽經證兩種。主要穴位:足太陽經:腰夾脊穴、環跳穴、秩邊穴、衛中穴、陽陵泉穴、成山穴、昆侖穴。祖少陽經方:腰夾脊穴、環跳穴、陽陵泉穴、懸鐘穴、徐秋穴。配穴:①以風寒濕為主,配以腰陽關、石豐;(2)濕熱主要配陰陵泉、曲池、間行;③氣滯血瘀主要與舒歌、雪海相匹配;④肝腎虧虛配足三裏、氣海、關元、三陰交。

4.耳穴療法

腰部疼痛明顯,側向活動受限,雙側骶棘肌抽搐。首先,耳穴治療。用食指和拇指指腹按壓並拉動雙側對耳輪上部,每次適當按壓30秒,使患者感到疼痛但能忍受,對耳輪感到脹熱。該方法具有疏通經絡氣血、緩解腰骶部疼痛和肌肉痙攣、改善腰骶部活動的作用。

5.針刀療法

(1)體位:患者俯臥,腹部加墊。

(2)主要部位是相應的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壹個神經根。

(3)定點取腰椎棘突間壹點,取棘突中線壹側0.5cm處壹點,另取3.4 cm處壹點,按西醫手術要求消毒、鋪毛巾、戴無菌手套和壹次性口罩、帽子。

(4)選擇65,438+0三號、四號針刀進行手術,依次對準以上三點進行針刀松解、減壓、剝離等手術治療。手術中要嚴格註意進針的深度和方向以及患者的感覺。如果有電擊感應,停止進針或將針轉向或離開針,以停止治療。手術後創可貼按壓5min分鐘。

針刀壹方面可以通過“針”的作用,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另壹方面,切松“刀”等物理刺激可以調節血液中的血管活性物質,改善局部循環障礙和代謝,從而促進局部病理性水腫和血腫的消散和吸收;同時,針刀可以促進腰椎間盤周圍的血液供氧,刺激和觸發人體自身的免疫反應,即自然吸收。

6.手工療法

腰椎捏脊手法是目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最常用的手法之壹。按摩療法的作用機理可能是擴張局部毛細血管,增加血流量,加快新陳代謝,達到有利於病變組織修復的目的,加速淋巴回流,促進淋巴系統水腫吸收。

手法按摩適應癥:①首次發作,病程短(6個月以內);②無馬尾神經壓迫癥狀;③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皮膚病使手術無法進行;④無進行性下肢運動功能障礙;⑤中醫辨證屬於氣滯血瘀。具體手法:揉法、推法、按法、撥法、扣拉法、拉法、直腿擡高法。

但要註意慎重選擇重手法按摩或踩高蹺,容易導致神經根粘連、椎板增生硬化、黃韌帶肥厚,甚至神經根纖維化挫傷。劇烈按摩會導致纖維環破裂,髓核脫出,表現為馬尾神經損傷,神經根刺激癥狀加重。

7.引導方法

施的“洗、梳、揉、揉、松、按、轉、磨、蹲、搓、吐、調”十二字,對內調理氣血、臟腑,對外強筋骨,扶正祛邪。“十二字養生操”可以調整局部和全身肌肉力量的平衡,改善血液循環,消除小關節炎癥,刺激食欲,調節患者情緒。可作為預防和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日常鍛煉方法,從而祛病延年。

8.理療

物理治療包括超短波、電療、磁療、熱療、激光治療等。,可以改善患部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炎癥的吸收。急性期應用超短波、微波等高頻電療,慢性期應用低頻脈沖電療、經絡整平、電腦中頻電療。

9.牽引療法

牽引的作用:①腰椎牽引可使椎間隙變寬,牽引可逐漸牽開粘連組織、痙攣性韌帶和關節囊。椎間隙增寬時,椎管側隱窩體積增大,黃韌帶牽張,椎間盤間隙及神經根與硬脊膜的相對間隙增大。②恢復腰椎正常序列:牽引時將患者腰部置於生理位置,隨著牽引時間的增加,小關節紊亂、脊柱側凸等腰椎異常序列逐漸恢復正常;在牽引下,腰部處於平衡、相對穩定的狀態,便於減輕和消除局部充血、滲出、水腫等炎癥反應。③牽引可減輕或消除肌肉痙攣。

10.骶管封閉結合四步松解手法

骶管封閉是壹種快速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於癥狀明顯的患者,可以采用這種方法進行治療。石齊教授指出,為了確保安全,骶管封閉治療應在常規手術室完成。患者取俯臥位,小腹微擡。先找出骶管裂孔的位置,然後消毒,鋪手術巾。用1%利多卡因溶液進行局部浸潤麻醉,用硬膜外穿刺針穿刺,當已穿刺骶管的韌帶突入骶管時,感覺阻力消失,再將硬膜外導管經針管管腔緩慢插入,送入腰骶部硬膜外腔。壹般插入10 15cm,抽回無血液體,觀察導管末端搏動,確認導管到位即可。可以慢慢註射準備好的混合物,2%利多卡因溶液5ml+生理鹽水40ml+曲安奈德20mg或65438+得寶松0mg,***35 50ml。要求每隔3-4次緩慢註射,並密切註意病人的反應。註射後觀察幾分鐘,無特別不適再進行手法治療。骶管閉合後要配合四步放松法:拉伸按壓法、側斜拉法、直腿擡高髖膝屈伸法、掛抖腰法。

如果能采用選擇性神經根阻滯結合四部松解術,效果會更確切。

11.外科療法

應嚴格掌握手術指征。手術適應證主要有:①有3個月以上病史,經嚴格保守治療無效或有效,但常復發並有劇烈疼痛者;②第壹次發作,但疼痛劇烈,尤其是下肢癥狀明顯,患者因疼痛而難以活動和入睡,處於強迫體位;③單個神經根麻痹或馬尾神經壓迫性麻痹,伴有肌肉萎縮和肌力下降;④椎管狹窄患者。常用的手術有單純髓核摘除、椎間孔鏡、後路腰椎減壓內固定等。

本文選自莫問主編、石齊主持的《中醫骨傷常見病辨證思路與方法》,人民衛生出版社。人體健康中藥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