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如何用蘆管灸治療面癱?

如何用蘆管灸治療面癱?

蘆管灸是古代灸法之壹,主要用於治療面神經炎。早在唐代,孫思邈《千女至方》中就有記載:“撫風口,以葦管五寸長,壹端有苛孔,四面臨之,不要氣餒,壹端以黃豆,並以艾條燃之,灸之七強而窮。”明代楊繼洲的針灸造詣和清代廖潤洪的針灸整合也有記載。

(1)簧片管的制造。取壹根長6 ~ 7厘米、管口直徑0.5 ~ 0.7厘米的簧片,將簧片管的壹端切成斜面,另壹端管口光滑,以便插入耳內艾灸。

另外,取壹塊長5cm,寬3.5 ~ 4 cm的薄金屬片,將薄金屬片的壹端平行插入幹簧管斜端下方,深度約65438+3.5~4cm,露出管口,使金屬片與幹簧管連接。金屬片的另壹端切成半圓形,金屬片的兩邊向上彎曲,看起來像鴨嘴,這樣艾灸的時候可以放艾條。

(2)艾灸法。首先,將蘆葦管光滑的壹端插入耳朵,將大艾炷放在鴨嘴形的金屬板上,點燃。幾分鐘後,耳朵裏會有壹種溫暖的感覺。如果沒有溫暖的感覺,可以調整簧片管的角度,讓艾煙傳入耳中。

(3)艾灸量。壹般2 ~ 3周內發病急,3周後痊愈。

急性期的治療以祛風散寒為主,結合針灸。這壹時期主要用蘆管灸治療面癱。艾灸每日壹次,每次3 ~ 5杯,約30 ~ 40分鐘,艾灸2 ~ 3周。恢復期以疏通面部經絡為主,也可采用針刺配合拔罐。可用蘆管艾灸,每次1 ~ 2個艾炷,約10 ~ 15分鐘,每日壹次或隔日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