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如果春天不出來,夏天不來,秋天不工作,冬天不潮濕是什麽意思?

如果春天不出來,夏天不來,秋天不工作,冬天不潮濕是什麽意思?

意思是蘭花春天不要太早出門,夏天不要暴曬,秋天不要太幹燥,冬天不要太潮濕。

明朝的郜璉在《蘭圃附錄》的誘惑下在蘭佩說:“春不出,夏不持久,秋不燥,冬不濕。”這個十二字公式確實是養蘭花的心得。

“春不出”是指春季仍有霜雪,冬季移至室內保暖防凍的蘭花植物不能移至室外,以防凍害。

“夏季不晴”是指夏季驕陽似火,不能把蘭花植物放在全日照的環境中,要有壹半以上的陰涼,防止太陽灼傷。

“秋不燥”是指新芽在秋初還處於生長期或旺盛生長期。秋天,空氣幹燥,水分蒸發很快。如果供水不足,光合作用缺少主要原料,光合產物當然就少了。這會影響第二年的發芽和開花。所以秋季還是要及時補水,保證存在。

旺盛生長期的空氣濕度。

“冬不濕”是指冬季光照弱、溫度低,蘭花植株處於休眠期,所需水分減少壹半以上。如果冬季供水量過半,空氣濕度過高,不僅會造成凍害,還會幹擾蘭花植株的休眠。

這裏的春夏秋冬是四季分明的地區。長暖無冬寒的地區,或者冬季的花卉種類,要分開討論,不可教條式照搬。

擴展數據

蘭花多為陸生草本植物,與熱帶蘭花不同。我國的蘭花以白色、純白色、黃綠色等顏色為主,花呈總狀花序分布。相比熱帶蘭花嬌艷碩大的花朵,這種含蓄內斂的氣質符合中國人的審美。

蘭花栽培文化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越王勾踐時期,浙江紹興就有種植蘭花的記載。魏晉時期,蘭花開始作為裝飾花卉裝點庭院。

自唐代以來,蘭花逐漸被用於宮廷栽培,在明清時期達到頂峰。明代藥理學家毛蘭在其著名文獻《滇南本草》中也介紹了蘭花具有良好的療效。李時珍先生在《本草綱目》中曾寫道,“蘭花、全草皆可入藥,對婦科病、肺病都有很好的療效。”。

與此同時,《蘭詩集》也在同步發展,著名畫家李白、趙等多次為蘭題詩。甚至還有壹些專門研究蘭花栽培技術的研究書籍。《張進蘭譜》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描述蘭花的專業書籍,是南宋趙世庚於1233年所作,主要區分和描述了30多個品種的紫蘭和白蘭。

後來又有王的《蘭譜》、《蘭譜奧法》、《惠蘭簡史》、《蘭花栽培論》等,都詳細介紹了蘭花的品種和栽培方法。直到近代,有關蘭花藝術的專業書籍,如《廈門蘭譜》、《中國蘭花》等,仍然很受歡迎,可見蘭花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非同壹般。

百度百科-郜璉

百度百科-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