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如何辨別大隆郵票的真偽,有什麽特點?

如何辨別大隆郵票的真偽,有什麽特點?

作者朋友的父親是壹位老集郵愛好者。去年他父親去世後,他留下了壹份清朝郵票。因為他不集郵,所以他把郵票都賣給了作者。雖然是半賣半贈,也沒花多少錢,但是這些郵票也有壹些真假,因為他父親為了研究郵票,不得不對比郵票的真假,可惜沒有標註真偽。

拿到集郵冊後,我仔細辨別真偽。畫冊中確實有壹些大隆、慈壽郵票,既有成套的,也有零散的,新舊雜陳,真假難辨。全集郵票140余枚。這些贗品有民國時期的,也有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的,但造假的手法大同小異。大部分是凹版或珂羅版印刷,少數是木刻和蠟紙油印,還有壹部分是90年代中後期的膠印。

經鑒定,筆者發現郵冊中的大隆假郵票顏色不鮮艷,而原票顏色鮮艷,采用凸版銅模印刷。假的郵票紙很堅韌,而原紙又軟又薄。假郵票有兩條龍尾,壹條粗墨綠色尾,壹條胡須尾,而原郵票有細致的龍身和龍尾,與假郵票版明顯不同。

另壹套大隆假郵票是棕色的,顏色不鮮艷,凹版印刷紙張堅韌。原票采用凸版銅模印刷,紙張柔軟薄。假郵票的龍身花紋粗糙,龍頭左眼模糊,看起來像壹條沒有胡須的單眼龍。原郵票龍身花紋細致,龍頭金色醒目,須須清晰,明顯與版不符。

先說“慈禧六十壽辰紀念”郵票。在郵冊中,淺粉色是4分銀,洋紅色是24分銀。原郵票紙白而薄,有太極水印,齒度為P12。小票寬度為19.5 mm× 24 mm,大票寬度為31.5 mm× 24.5 mm,但假郵票呈淺灰色,較厚,有纖維(不會有太極水印),墨色新,沒有原郵票因歲月留下的舊墨和本色痕跡。由於排版和印刷的技術差異,以及油墨滲透的關系,圖文顯得生硬粗糙,缺乏壹般的清晰度。如左圖所示,“大清,郵局”及圖案、線條與整體色調不同,而右圖為真票,整體色調壹致,穿孔差距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