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bined烏藥葉[湘雅醫學詞典]
3《中藥大辭典》烏藥葉是中藥的名稱,來源於《本草補》[1]。
3.1烏藥別名葉[1]。
3.2烏藥葉的來源和產地。[1].分布在廣東、廣西、臺灣省、福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等地[1]。
3.3功能:溫中,燥脾,理氣止痛[1]。
1.治腹冷痛,食積尿滑[1]。煎服:4.5 ~ 9g [1]。
2.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外傷腫痛[1]。鮮葉搗碎,用酒炒[1]。
4 *字典烏藥葉4.1來源《本草》
4.2拼音名稱wyào yè
4.3烏藥葉的別名為棒棒茶(《藥林匯編》)。
4.4樟科烏藥的葉。
4.5原始植物形態見文章“山胡椒屬”。
4.6功能主治:溫中、理氣、止痛。治腹冷痛,尿滑,食積,風濕關節痛。
(1)《本草筆記》:“炒煎飲代茶,補中益氣,止尿滑。”
(2)《本草》:“夏柒。”
③《醫林簡編》:“溫中焦燥脾,消食殺縊。治腹部冷痛。”
4.7烏藥葉內服用法用量:煎服。外用:搗固。
4.8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外傷腫痛附方:烏藥鮮葉用酒搗成泥,煎於患處。(廣西中醫藥誌)
5新資源食品2012 12 10月12衛生部公告2012第19號批準山胡椒為新資源食品。
5.1中文名山胡椒葉
5.2拉丁名山胡椒聚集體?葉子
5.3樟科山胡椒屬聚集體。
5.4嫩葉的可食用部分
5.5消耗量≤5g/天
5.6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1。嬰幼兒、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不宜食用,標簽和說明書應註明不適宜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