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詞:流星
朱茵:lixιng
解釋:流星是分布在星際空間的微小物體和塵埃顆粒,稱為流星體。它們飛入地球大氣層,與大氣層摩擦產生光和熱,最後燃燒成壹束光。這種現象被稱為流星。如果沒有燒完,那就是隕石。流星通常指的是這種短時間發光的流星體。俗稱賊星。流星2[Liúxιng]①古代兵器,鏈子兩端各有壹把錘子。(2)壹種雜技,將盛滿水的碗或火球綁在壹根長繩的兩端,用手搖動繩子,使碗或火球在空中飛舞。約92.8%的流星主要由二氧化矽(即普通巖石)組成,5.7%為鐵和鎳,其他流星為這三種物質的混合物。
詳細解釋:
除了太陽、八大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和彗星,流星太陽系的行星際空間中還有大量的塵埃粒子和微小的固體塊,它們也圍繞太陽運動。接近地球時,其軌道會因地球引力而改變,因此有可能穿過地球大氣層。或者說,地球穿越他們的軌道時有可能進入地球大氣層。由於這些粒子相對於地球高速運動(11-72km/s),與大氣分子劇烈摩擦燃燒發光,在夜空中呈現為壹條光跡。這種現象被稱為流星,通常發生在距離地面80-120km的高空。特別明亮的流星也被稱為火球。引起流星的粒子叫做流星體,所以流星和流星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流星包括單顆流星(偶有流星)、火球和流星雨。比綠豆大的流星,進入大氣層就能形成可見亮度的流星。
流星體的質量通常很小。例如,產生亮度為5的流星的流星體,直徑約為0.5厘米,質量為0.06毫克。肉眼可見的流星體直徑在0.1-1cm之間。它們與大氣的相對速度與流星體進入地球的方向有關。如果它們與地球迎面相遇,速度可以超過每秒70公裏。如果流星體追上地球或者地球追上流星體進入大氣層,相對速度是每秒10公裏。但即使每秒10公裏的速度比子彈離開槍膛的速度高10倍,也足以與大氣分子和原子相撞,燃燒發光,形成流星讓我們看到。大部分流星體進入大氣層後被汽化,只有少數大而固體的流星體由於燃燒不完全,才能有殘留的固體物質落到地面。這是壹塊隕石。極小的流星體與大氣分子碰撞產生的熱量迅速輻射出去,不足以使其汽化。根據觀測數據,每年降落在地球上的流星體,包括汽化物質和微流星體的總質量在20萬噸左右!這會讓地球持續“變胖”嗎?請看地球質量約為6×1021噸。由於流星體的墜落,地球在50億年中“重量”增加的總量約為3.3×1017噸,或者說地球質量增加了萬分之二,相當於壹個200斤重的大胖子增加了0.1兩。可見其實微不足道!
流星現象,而是以塵埃的形式漂浮在大氣中,最終落到地面,稱為微流星體。
流星是穿越星際空間的大群流星體,如塵埃和小的固體碎片,沿著相同的軌道圍繞太陽運行,稱為流星群。其中,多石的稱為隕石;鐵被稱為隕石。
流星雨
太陽系中的流星雨,除了八大行星、矮行星及其衛星外,還有彗星、小行星和壹些較小的天體。雖然體積很小,但小天體像八大行星和矮行星壹樣圍繞太陽旋轉。如果它們有機會從地球附近經過,可能會以每秒幾十公裏的速度闖入地球大氣層。由於與地球大氣層的劇烈摩擦,巨大的動能轉化為熱能,使物質電離,發出耀眼的光芒。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流星。
流星雨是壹組流星,看起來像是夜空中出現並落下的特殊天體現象。這個點或壹小塊天空區域稱為流星雨的輻射點。為了區分不同方向的流星雨,流星雨通常以流星雨輻射點所在的天空中的星座命名。比如每年165438+10月17左右,流星雨的輻射點在獅子座,所以命名為獅子座流星雨。其他受歡迎的流星雨包括寶瓶座流星雨、獵戶座流星雨和英仙座流星雨。
有些流星是單壹的,方向和時間都是隨機的,根本沒有輻射點。這種流星叫偶然流星。流星雨和偶爾出現的流星有本質區別。流星雨的壹個重要特征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長線相交於輻射點。
流星雨的規模變化很大。有時候壹個小時只出現幾顆流星,但看起來都是從同壹個輻射點“流出”的,所以也屬於流星雨的範疇;有時在很短的時間內,在同壹個輻射點上可以看到成千上萬顆流星,就像節日裏的焰火壹樣壯觀。當每小時流星數超過1000顆時,稱為“星雨”。
流星雨的發現和歷史記錄
流星雨的發現和記錄也是中國最早的。《竹簡編年史》中有“夏帝十五年,夜星落如雨”的記載。最詳細的記載見於《左傳》:“魯莊公七年夏四月,星宿不見,星宿如雨落於夜。”魯莊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琴座流星雨記錄。
中國古代大約有180次流星雨的記錄。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記錄約9次,英仙座流星雨記錄約12次,獅子座流星雨記錄7次。這些記錄也將是研究流星群軌道演化的重要信息。
流星雨的出現還是挺讓人感動的。中國古代的記載也很精彩。以天琴座流星雨的記錄為例:南北朝時,劉崧孝武帝“大明五年...三月,明月遮軒轅。.....有幾千萬顆流星,或長或短,或大或小,朝西直到天明。”(宋·舒天·文誌)這是在公元461年。當然,這裏所謂的“幾千萬”並不是壹個確切的數字,而是“極多”的統稱。
英仙座流星雨出現時的場景,從古代的記載來看,也是令人難忘的。請看:唐玄宗:“開元二年五月,西北有星流,或如甕,或如鬥,貫北極。小者不計其數,星搖至舒奈。”(《新唐書·天問誌》)開元二年,公元714年。
流星體落到地面通常是隕石、鐵或其他金屬石頭的事實在中國也有記載。《史記》中有“星星落到地上,也是石頭”的解釋。北宋沈括發現隕石中的主要成分是鐵。他在《孟茜筆談》卷二十中寫道:“治平元年,長洲晴天,大星如月,東南方見。偶爾,它會再次震動,向西南方向移動。另壹個地震落在宜興縣市民徐世園。它忽遠忽近,火光閃閃...它像杯子壹樣深。往下看,星星在裏面,閃閃發光,天黑了好久,還是熱得不能靠近。過了很久,我很奇怪它有三尺多深,但我得到了壹塊圓形的石頭,它仍然是熱的,有拳頭那麽大,壹端略尖,顏色像鐵,壹樣重。”宋英宗治平元年為公元1064年。沈括已經註意到隕石的成分。
在歐洲,直到1803之後,人們才意識到隕石是流星體落到地面後的殘留物。
我國現存最古老的隕石是四川龍川隕石,墜落於明代,出土於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重58.5公斤。現保存於成都地質學院。
流星雨時間表
65438+十月
流星雨名稱:象限儀流星。
彗星母體:2003 EH1
輻射點:布斯
預計日期:3日至4日。
描述:流速每小時40左右,顏色為藍色,速度較快(每秒40公裏左右)。亮度較高的可能會劃過半邊天,壹小部分甚至會在天空留下軌跡塵埃。有壹個明顯的峰值,壹般只持續壹個小時左右。
四月
流星雨名稱:天琴座流星雨
彗星矩陣:C/撒切爾
輻射點:天琴座
預計發生日期:21 -22。
概述:亮而快(約每秒48公裏),會在天空中留下軌跡的痕跡,幾秒鐘後就淡了。
五月
流星雨名稱:Eta寶瓶座。
彗星矩陣:1C/哈雷
輻射點:寶瓶座Eta(寶瓶座Eta)
預計日期:5日至6日。
概述:流星密度高,但流量不是很穩定(最低只有幾十顆,最高可能達到每小時幾百顆)。赤道和南半球在黎明前幾個小時內可以觀測到,北方不利於觀測。很多群的流星會在天空中留下長長的軌跡痕跡。
六月
流星雨名稱:天琴座流星雨
彗星矩陣:C/撒切爾
輻射點:天琴座
預計日期:14 -16。
說明:流量低,即使在高峰期,每小時流量也只有10左右。觀察時需要耐心。
七月
流星雨名稱:德爾塔寶瓶座。
彗星矩陣:1C/哈雷
輻射點:水瓶三角洲(水瓶三角洲)
預計發生日期:28日-29日。
描述:峰值約20,呈亮黃色,中速約40公裏。
流星雨名稱:摩羯座。
彗星矩陣:尚未確定
輻射點:摩羯座
預計發生日期:29日-30日。
描述:高峰時約15枚,火球比例大,呈亮黃色,速度較慢,僅25公裏左右。觀察高度低。
八月
流星雨名稱:英仙座流星雨
彗星矩陣:109 p/斯威夫特-塔特爾
輻射點:英仙座
預計日期:12 -13。
說明:流量大,峰值流量每小時60左右。亮度低,觀察時需要耐心。
10月
流星雨名稱:龍首星座
彗星矩陣:21P/賈科比尼-辛納
輻射點:英仙座
預計日期:12 -13。
說明:流量低,每小時只有10件左右。
流星雨名稱:獵戶座。
彗星矩陣:1P/哈雷
輻射點:Oruon。
預計發生日期:21 -22。
描述:獵戶座流星雨的流量約為每小時20顆,顏色為黃色或綠色,速度較快,約為每秒66公裏。有火球。
11月
流星雨名稱:獅子座流星雨
彗星矩陣:55p/坦普爾-塔特爾
輻射點:獅子座
預計日期:17 -18。
描述:獅子座流星雨每33年出現壹次流量峰值,流量峰值可達每小時數百顆。下壹個高峰期大概是30年後。雖然不是高峰期,但還是能看到壹些零星的流星劃過天空。
65438+二月
流星雨名稱:雙子座流星雨。
母親:法厄同3200號
輻射點:雙子座
預計日期:13 -14。
描述:壹年中最穩定、色彩最豐富的流星雨,其中約65%為白色,26%為黃色,其他為藍色、紅色和綠色。雙子座流星雨是唯壹不是彗星母親的流星雨,它的母親是小行星3200法厄同。高峰時每小時流量可達數百。
參考資料:
1./jiangzoo/meteor . html
2.sa.gov.cn/
9.http://www.nasa.gov/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