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功在傳統武術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古代習武的人,無論學的是哪個門派,都很看重身法的輕盈。如果動作遲緩,不僅很難控制人,也很容易被人控制。所以練武的人,經常練輕功。
輕功原理
很多氣功功法都講究守丹田。著名氣功大師姜維喬在《岡田禪修》中說:“丹田是人生的精神能量庫。”有意停留在腹部,腹部的神經受到刺激而歷盛,興奮引起電的變化。當練習到了很深刻的程度,人體內的生物電現象會很強烈,靜電富集也相當明顯。停留在腹部時,百會穴區正電荷充沛,整個頭部有向外擴張的感覺,面部變紅;同時,腳底湧泉穴(坐著時的銀輝穴)中的負電荷排斥地球表面的負電荷,人體獲得向上的浮力。隨著功夫的發展,程度會從感覺變成現實,浮力會越來越大。
深呼吸打坐,家內練氣功,都是很玄妙的,除了毅力和刻苦訓練,還需要很高的悟性。除了家內的輕功,古代習武之人所練的輕功,總結起來也是五花八門,無非就是頂功和鐵錫碑。所謂頂起功,就是雙手垂直,前腳掌向上跳,是練習彈性力量,不要屈膝,不要用笨拙的力量。多練習可以增加妳身體的功,把妳的體重舉到頂上而不下沈。這大概和普通飛機的發動機安裝在機頭是壹個原理。但人沒有翅膀,如果沒有強大的內力氣體來排斥引力,在空中很難停留片刻,更別說在空中飛行了。這就是頂技訓練法不如家傳輕功的壹點。所謂鐵錫片,是貼在身上,按照壹整套程序練出來的。我不知道壹個人比空氣重多少倍,但是為什麽要加很多重物,在姿勢上求輕呢?這是因為如果只靠自己的體重練習,壹開始不會覺得很重,但是練久了就不會覺得輕松了。就像現代體育中的跳高、跳遠,經過艱苦的鍛煉,成績可以逐漸提高,但達不到輕的水平。所以輕功訓練法首先要在重量之外加上各種重的行程,壹開始會覺得很重,但是經過艱苦的鍛煉,慢慢就適應了,不會覺得重了。壹旦擺脫了舊的額外重物,自然會覺得很輕,走路跳躍都會很舒服很迅速。練完氣功,可以像落葉壹樣上下飛舞。當妳走在平地上,妳會走得很輕,不會揚起灰塵。只要妳腳下有所依靠,再加上壹點寬容,妳就可以像平地壹樣在上面行走。在古代,在草地上飛,在雪上飄,在水上飛等。都是基於小杠桿。如果腳下沒什麽依靠,鐵錫碑也很難練成硬功。
練頂功和鐵錫碑的人,壹方面要把內氣輸送到頭頂,這樣全身重量才能舉到上方,這樣只要腳下有壹點支撐就可以用。另壹方面,行動需要快速,使其連續。稍微慢壹點,氣就不吸了,力就沈了,身體照常恢復重量。
古代流傳下來的輕功,頂功和鐵錫碑的做法比較普遍,有章可循,學的紮實。身體健康的年輕人如果掌握技能,努力練習,是可以成功的。除了武林中常見的輕功外,歷史上還有很多更隱秘的輕功。其訓練方法不同,成就深不可測。我們將在最後向妳介紹其中的壹些。從這些武學中,我們可以壹窺各大門派神奇的輕功。對於願意依法苦練,悟出玄妙境界的人,將是壹大幸事!練輕功的必要條件
練輕功,首先要看條件。就頂技和鐵錫片而言,我們非常重視年齡、體質和毅力(家傳輕功對年齡和體質要求更寬,但更強調毅力和悟性)。最好是從小練武。以前小時候是武學世家,父親哥哥都催著他練武。更有甚者,嬰兒在繈褓中,父母用木槌為他按摩,稱之為胎骨功。五六歲的孩子,心無旁騖,壹心壹意,心情如晴空萬裏。這時候教他們修行,他們的心智就專門化了,容易成為。因為孩子身體柔軟靈活,各種姿勢模仿能力強,起步快,見成效快。學習輕功,尤其是練習天花板和鐵錫板,非常重要。俗話說“小兒練輕功,不斷上;成年人練輕功,總是不會不成功的。”壹般來說,輕功從10歲左右最適合。如果太早,骨骼肌肉不紮實,容易造成損傷,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太晚的話,胃會“老化”,不僅練起來太難,而且用鐵和錫片更容易損傷。
身體素質方面,要求身體健康無疾病,還要求身體動作輕。因為飛躍高,所以都是以輕盈為作品。但是,由於身體的限制,脂肪體的人即使努力練習,也無法獲得巨大的成功。當然,家裏也有壹些極其好的輕盈做法,也能在成長中獲得成功。
在毅力方面,需要有超越常人的拼搏精神,因為練輕功(尤其是頂功和鐵錫片法)從頭到尾至少需要65,438+00年,苦是很能忍受的。沒有堅強的意誌和毅力,是不可能修煉成功的。正是由於練功的嚴格條件和艱辛,很少有人能飛得過Xi之功。
傳統氣功練習的必備設施
練習輕功需要很多器具和設備。如木樁、拱形屋、跳臺、鐵衣、鉛瓦、鐵鞋、跑板、護踝等等。
1,木樁由實心原木制成,規格壹般為直徑2寸,長2尺。壹半削尖埋在地下,另壹半露出地面。每根木樁的距離是以練習者的腳步距離來衡量的。
2.平臺用磚砌成長方形的臺體,規格壹般為長5尺,寬3尺。平臺由同樣大小的木板制成,上面覆蓋著磚塊。板子四周的邊長約1英尺,正好在磚平臺的上方,這樣鍛煉者在上面跳的時候就不會晃動。剛開始訓練時有3尺高,後來逐漸增高。另壹種做平臺的方法是做壹個木架,四只腳埋在土裏使之牢固,木架上覆蓋木板。可以在臺前挖壹個沙池作為跳躍點。
3.沙坑在泥地裏挖壹個深3尺、直徑3尺的圓形水池,下面鋪壹層厚厚的沙子。隨著功夫的增加,坑逐漸加深,直到超過頭部壹尺。
4.鉛瓦由鉛制成,呈瓦狀,內側略凹,如半圓形,與腿型壹致。壹般來說,從4兩(16兩制)逐漸增加到半斤、壹斤、二斤半,達到三斤半。也可以用鐵代替。鉛瓦應使用死鉛。方法:將鉛放入火中燒紅,再放入豬血中浸泡三天。於是又燒又泡了七次,然後埋在地下7749天,可以去除它的“火毒”,再根據鍛煉者小腿的形狀做成不同重量的鉛瓦備用。
受限於空間和個人精力,真正的從業者也不多,我就懶在這裏了。具體要求和制作方法我就不介紹了,弓房,鐵衣,鐵鞋,跑板,護踝,布架,腿帶,竹簸箕。如果有必要,您可以聯系我們並為您郵寄。
基礎工作
學習輕功之前,先練好基本功——丹田內功。現在的人體質強弱不壹,但如果沒有練過氣功,大多都是上焦糜爛,下焦不足,氣機失調,精神不和。田單的內功是通過特定的方式鍛煉人體的精、氣、神,使脈象通暢,田單之氣充盈。晉代許遜在《靈劍子》中說:“精神若成,筋骨柔,風俗順。”丹田內功與生命雙重修煉,這裏是輕功基礎,修復生命技能階段就夠了。
成就方法:
練武要先做好三調(身調、氣息調、心調)。詳見基本功>;& gt& gt三首曲子)。簡單介紹如下:
第壹步:根據身體調整的要求擺姿勢,以坐姿為最佳。全身放松,擺脫其他想法。
第二步:調息,先慢慢呼出三口氣,壹邊呼氣,壹邊想著把毒素和濁氣從全身毛孔中釋放出來。然後吸氣,壹邊吸氣,壹邊想象宇宙幹凈清新的精氣從百會穴通過鐘山向下流到丹田,然後想象這種精氣慢慢滋潤全身,使全身幹凈透明。
第三步:直視眼睛,仿佛看到了千裏之外的場景,即使是在暗室裏,也要做這種可視化。就這麽壹瞬間,目光漸漸移近,簾歸光,歸祖竅,低頭看鼻尖,仿佛千裏之光已收至此。這時候我閉上嘴,嗅嗅鼻子,把舌頭放在上顎,排除雜念,用眼睛把千裏之光押在腹部。其實我是用先天的本性之光照在腹部,我把心念輕輕的放在腹部,眼神無聲,神回到我看的地方,那是真氣凝聚的地方。別忘了,如果妳似乎保持它,不要幫助它。
功夫收藏:每次練半個小時到1小時(新手也可以20分鐘,逐漸增加到1小時,甚至幾個小時),就可以收藏功夫了。當妳完成妳的工作時,不要敞開胸懷突然離開。妳不想讓濁氣從妳全身的毛孔中排出。同時,妳可以觀想宇宙的真氣是清新幹凈的,像露珠從頭頂流過妳的身體洗髓入地。這樣做三次,然後慢慢睜開眼睛,再做壹些自我按摩的動作(見後面的輔助工作),然後慢慢走幾分鐘結束練習。
溫度:
練丹田內功,要有虛火。掌握虛火決定了功夫的進程和質量。但歷代丹氏家族都把虛火視為秘密,南渡五祖之壹的薛道光寫了壹首詩:“聖賢傳藥不火,鮮有人知。不要把大道當兒戲,壹定要神仙精心推。”
什麽是“火”?什麽是“溫度”?《脈診》雲:“以氣服名為精之藥,以心煉名為心之火。”火,其實指的是觀念,觀念的運用,或者神,或者我的真意。《論金仙證》說:“消防隊員學會,...是我的真實意圖。"溫度是指煉金術中對火的掌握. "《吳鎮知止》說:“金丹泉是火練出來的。燒的人,練的技能,等的人,練的順序,早晚采藥的說明,煉藥的時間。“用我們現在流行的話來說,溫度其實是指用神(意念)來調節呼吸。然而,掌握溫度的規律真的很難。其中,慢火和猛火是人們談論最多的。在《關於醫學熱情中的西方精神的思考:論醫家用靜心之術理解哲學》壹書中說:“靜坐時,要用頭腦中的元神,這叫慢火。摘太陽時,用心識神,這叫武火。就斯裏蘭卡而言,靜坐時,用文火,所謂“凝視氣穴到拾日”時,可以說是沈浸在氣穴之中。”申遠沒有任何意圖,但火仍然是溫暖的,他知道上帝的意圖,所以火非常激烈。關於火的壹般規律,有“神仙經之王”之稱的《周易參同契》說:“武之始終,中文,始七十,終三十。“練武的時候,主要是調動火力。起不來就幹,心神不散。散了就涼了。在練習中,前半段要用武功,但不能故意加重精神呼吸。必須註意的是,武功火是在練習的過程中形成的。火起後,別忘了幫忙,自然什麽都不做,用文火保溫。練習永遠是在師傅的指導下,或者是靠自己的摸索和理解,逐漸抓住重點。道教丹頂門有個“八字火訣”:“似是而非,自然。“學者可以詳細了解壹下。
註:主幹道簡單易行。此技能不僅有助於輕功的修煉,而且對健身祛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輔助成就法
1,田單註氣法
丹田透氣法作為內功(包括內家拳)的壹種輔助技法,由著名武術家和張的弟子傳入。
第壹次學習內功,很多人覺得最難獲得丹田的成功感。所謂的解脫感,就是在妳用空氣防守田單或者擊沈田單的時候,有壹股氣流在田單跳躍。經常有壹些人練了很久,卻沒有成功感。究其原因,不僅僅是練武還關乎每個人的身體素質。田單的空氣滲透法是針對上述情況的輔助方法。可以前後練習田單的內功。具體的訓練方法分為三步:
第壹步:雙腿微曲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微微形成內八字,十趾抓地;舌尖輕觸上顎,懸頂,挺起頸部,下巴微縮,包括挺胸背,沈肩掛肘,松提肛,松小腹,雙手自然垂於腿側,全身放松,虛心待腹。眼睛直視遠方或耷拉著眼睛和鼻子。
第二步:連動氣勢,雙手握拳,分別向背部移動,以背部食指根部(即拳尖)抵住兩側腎俞穴(此穴位於第十四椎,即第二腰椎的凹窩處,從左至右量壹寸五點,按壓至感到疼痛腫脹,即為此穴)。宜用力,使點感覺有力或疼痛。然後搖腰腹,左-前-右-後扭動,順時針做1轉,幅度要盡量大,* * *搖80-100轉,再逆時針搖80-100轉。當然,如果妳覺得抖得太用力,可以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註意:晃動的時候壹定要晃動腰腹,用小腹的腹部帶動腰部晃動。保持頭腦清醒,保持內功的要求。千萬不要用腦袋帶動腰腹晃動。否則,妳不僅會感到疲勞,還會導致內氣浮動,頭暈腦脹。
搖晃後,停壹會兒,貼住腹部。可以用兩個拳頭的尖端在兩個腎俞穴處摩擦30~40次,用力,以穴位有酸脹熱的感覺為宜。
第三步:連動氣勢,雙拳換掌,分別從腎俞穴向前通過兩個威脅,緊貼小腹。大拇指緊壓小腹上緣,其余四指向下,緊壓小腹下緣,雙手相對,腹部向中間突出,然後上下移動小腹30~40次。這時候要留在腹部,把胃沈下去,千萬不能浮起來。
壹般練習此法10~60天就能獲得丹田元氣感。練習時註意控制自己的生活。此法又稱“抖氣海抖腹”,還可治療腰腿疲勞、心律不齊等癥。
2、按摩洗髓法
相傳佛法代代相傳,但修行方法壹直秘而不宣。宋代秘書蒲千觀在《保生錄》中講到壹些引導按摩的方法:“所以手腳要屈要伸,手臂要左要右,如拉弓法,或兩手伸,如伸頭法,或兩拳虛,或兩臂輕擺前後,或頭左右,或腰臀左右,或雙手傾斜,或雙手小心抓,如洗。如果每天經常出差,身體會輕爽,肌肉和血液會順暢,飲食也容易消失,不會有停滯。如果是中小規模的,可以很快解決。”這些內容,古往今來的人們壹直在踐行。
“難道藥元不解釋嗎?仙丹秘方中有著名的“十六服”:“發要勤梳,臉要勤揉,目要勤運,耳要勤打,舌要勤摸下頜,牙要勤敲,津液要數,濁要溫,胸要勤護,腹要勤揉,路要勤拍,四肢要勤抖,足心要勤揉,皮膚要勤養。這些養生策略簡單有效,是我國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這裏從練丹田內功輕功的角度出發,刪繁就簡,取其精華,編織成推拿洗髓19式。這些輔助手法可以疏通氣血,調節陰陽,柔筋壯骨,睡前醒後增強療效。輔助技能或者全套操作,也可以選擇壹些動作。如果能在Xi誌上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對練習丹田內功和輕功,強身健體都有很大的作用。
(1)搓搓手
雙手合十,兩個中指放在鼻尖上,手掌上下搓熱;手掌燙好後,互相搓背。先用左掌搓右背,再用右掌搓左背。搓的時候手背不動,手掌來回搓。
(2)浴面(幹面)
把滾燙的手掌貼在臉頰上,大拇指放在太陽穴處,手掌上下按摩全臉。為壹條* * *線上下36次。
(3)幹梳頭發
手掌壓在額頭上,手指向上,手指作為梳子,用壹點力從額頭梳到後腦勺,* * * 36次。
(4)跑百會
雙手交疊,內外勞宮穴相對(男方左手向下,右手壓右手;女子右手向下,左手向上)放在頭上使勞宮穴靠近百會穴,推動頭皮旋轉。逆時針轉16次,再順時針轉16次,重復***36次。
(5)按摩眼睛
用滾燙的手掌捂住眼睛,手掌對準眼睛的勞宮穴。逆時針轉6次,再逆時針轉6次,重復***36次。
(6)擦鼻子
雙手握成空拳,拇指上下按壓鼻梁第二節。上下壹次,***三十六次。
(7)揉太陽穴。
手掌按在額頭上,拇指按在太陽穴上。同壹對逆時針揉6次,再順時針揉6次,再順時針揉6次,重復* * * 36次。
(八)明古天
用兩掌向前按壓兩耳翼,用雙手中指和食擊風府穴,使雙耳轟鳴如鼓。連續做36次。
(9)敲妳的牙
上下牙敲36下。
(10)漱口液
敲上下牙,用氣漱口,***36次。
(11)攪動大海
用舌頭在牙齒內外攪動舔36次,然後把嘴裏的唾液咽下去三次。
(12)揉揉耳朵。
用手掌壓住耳朵,做壹個俯臥撐揉下運動。下推時,手掌充分按摩整個耳表,如耳輪、耳輪,耳內、聽宮、耳門等穴位,耳旁上下穴位,以柔為主;搓的時候用手掌按摩耳後。這樣做壹次,做36次。
(13)拿走物品
用整只手托住脖子,配合呼吸,吸氣時抓住托舉,呼氣時放松。左右手交替,* * * 36次。
(14)搓肩
左手握右肘摩擦左肩18次,然後右手握右肘摩擦右肩18次。
(15)揉腹部
雙手交疊放在小腹上。先將左手和右手順時針搓36~108轉,然後雙手互換逆時針搓36~108轉。搓的時候手掌緊貼腹部皮膚,但不能用力按壓,要均勻緩慢地搓,腹部皮膚隨手掌移動。
揉揉兩個腎
手掌放在背後,指尖相對,雙手放在勞宮穴至腎俞穴配合呼吸。吸氣時雙手向上搓,呼氣時向下壓。可以用壹點力,但是舒服。上下壹次,做36次。
(17)揉膝合膝
雙腿平放,大腿與小腿呈90度,手掌分別放在雙膝合定穴上,順時針揉捏6次,逆時針揉捏6次,交替揉捏36次。
(18)搓泳圈
用左手勞宮穴揉右腳湧泉穴,用右手勞宮穴揉右腳湧泉穴,推送至地,左右36次。
(19)搓腎膠囊
先用左手揉腎囊(女子揉小腹)36次,再換右手36次。
輕量級主要工作
練輕功,特別強調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最基本點開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老老實實按步驟來,不能擅自跨越某個練習步驟。第二,日常練習,強度上註意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壹口吃個胖子,也不要不顧身體的承受能力,接受命令增加練習量。貪功冒進往往損害身體,壹天練十天,欲速則不達。循序漸進是每個從業者都應該時刻把握的壹大原則。
輕功初級技能由跑、跑樁、跑磚、頂起技能組成,其目的是鍛煉腳步的輕盈穩定和身體的浮力。
首先,跑步
跑步功夫可以是輕功的基礎,八九歲左右的少年都可以練這壹步功夫。
1,運行前準備:
準備活動的內容可以自己安排。壹般先步行慢跑幾分鐘,然後做壹些徒手體操,充分鍛煉上肢、軀幹、腿腳,特別註意轉動頸、腰、膝、腳。熱身10~20分鐘全身熱身,微微出汗。然後就可以馬上做跑步運動了。
2.跑腿的要領:
練習跑步,註意腿部的動作很重要。跑步時,從前腳的接觸點到身體的重心,這個階段稱為重心和腳著地的緩沖階段。在這個階段,身體對前方下方的地面施加壓力,從而對後方和上方產生支撐反作用力,阻礙人體前進。盡可能減小這種阻力的方法是,腳的著地處要更靠近身體重心的投影線,腳著地後膝關節會快速彎曲,以此做出良好的緩沖動作來減小這壹階段的阻力。
從腳移動到身體重心的投影線,腳離開地面,稱為後蹬階段,是形成前跑的主要力量階段。這個階段的重點是後腿要伸直,髖、膝、踝三個關節要充分伸展,以獲得向前的推力。
腿用叉子移動。當壹條腿向後推時,另壹條腿向前擺動,向前擺動和向後推同時進行。向前揮拍的關鍵點是保持方向平直,帶動臀部向前。
後腿蹬地後,人體會飛起來。在飛行階段,動作要放松,讓身體隨著慣性向前運動。在整個跑步動作中,後踢的肌肉是主動收縮的,在腳著地的緩沖和騰空階段,肌肉要盡可能放松,這樣才能跑得更輕松、更快、更遠。
3.跑步時落地的要領
跑步時腳著地壹般有三種情況:腳掌先著地;腳跟先著地;腳踏實地。應該采用三種情況中的哪壹種?我們有必要先了解腳的結構特征。
除了少數人的腳是平的,大部分人的腳都是拱形的,有所謂的“足弓”。足弓主要由骨骼和韌帶組成,其結構就像壹座拱橋,能承受很大的壓力,堅固而富有彈性。足部有很多關節,關節中的軟骨和韌帶具有彈性,可以減輕跑步時外力的震動,從而保護人體不受損傷。
如果跑步時腳跟先著地,前腳掌滾動推回需要壹個過程,影響前進速度。還有,由於腳跟著地,腳弓的緩沖作用發揮不出來,產生很大的震動,容易造成膝關節的損傷,甚至會造成大腦和內臟器官的震動損傷,所以跑步壹般不采用腳跟著地的方法。
前腳掌先著地是比較好的方法。在腳的各個部位,腳的骨骼和韌帶都集中在腳的中前部,前腳掌寬而薄,彈性好。前腳掌先著地可以保持身體的平衡,緩沖外界的沖擊和阻力。所以跑步練習最好是前腳掌先著地,剛開始可能會比較費力。可以先用整個腳掌著地,然後先用前腳掌練壹段時間。
前腳掌先著地練習壹段時間後,妳需要上壹段樓梯,而不是只用腳趾著地跑步。只有在這個時候,才具備了初步練氣功的特點。因為有了腳掌,妳的腳步就穩了,穩了,身體就輕了;如果妳用腳趾觸地,妳就會虛弱,如果妳虛弱,妳的身體就會變輕。當然踮腳跑難度很大,只能循序漸進。
第二,跑樁
跑樁是輕功的第二步,分為賽馬樁、九宮樁、梅花樁。
1,馬莊
踮腳跑練習半年左右,就可以進入馬崗練習了。
馬樁的制作:取2尺長、直徑2寸左右的圓木,按照自己的節奏壹根壹根排好,至少二三十根,條件允許的話可以排上百米。
對於平時只在平地上跑的人來說,剛開始是很難堆的。樁面很窄,跑步時只能用腳尖。不費吹灰之力,輕松踩空。壹開始可以在樁上練習走,由慢到快,再過渡到跑。同樣,由慢到快,循序漸進。剛開始練跑步很難,壹個月左右就能熟悉了。如果妳苦練半年,就算閉上眼睛也不會踩空。
九宮莊
九宮樁是壹種有跑序的樁。用與馬樁相同的九根木樁,按照九宮的方向埋設。修行時,他們在從第壹宮到九宮,從九宮到龔毅的九個木樁之間不斷循環,速度也時慢時快。(九宮排樁法:九根樁分別編號為1~9,自北向南每排三根樁。我們面向北方,順序是:5,1,7;6、9、3;2、8、4。)
梅花樁[在陣地或營房前的地上豎立的尖竹或木樁,用以阻擋敵人移動]
所用木樁同上,在土中釘成梅花五瓣的形狀。每五根木樁為壹組,少則六七組,多則三四組。跑梅花樁不同於直奔有馬樁的人,也不同於九宮規定的朝壹九、朝九晚壹的路線。馬樁子只有壹條前進的路。九宮雖然比馬樁靈活,但是行內有壹定的規矩。跑梅花樁自由的前後左右跳躍,既鍛煉了腳步的輕盈,又練習了躲閃騰躍,輕盈如貍貓,靈敏如猿。梅花樁難度很大,需要長期刻苦訓練才能熟練。
整個跑樁功夫重在穩腳不飄,這是輕功重要的基礎功夫。
三、跑磚(跑弓)
熟練練習完跑樁技術,腳的穩定性和身體的靈活性已經相當可觀,於是轉而練習跑弓。跑弓是穩勁到飄勁的過渡階段。跑磚法的目的和效果和跑弓大致相同。如果設置弓室有困難,可以改練跑磚。根據磚塊放置的不同,磚塊運行可分為三個階段。
1,平鋪
選360厚的磚,平鋪在地上,每壹步放壹塊,排成長排。練習的時候可以在磚塊上來回跑。這壹步看似比梅花樁容易,但要求妳把磚點著,不發出任何聲響就能通過。
2.側立磚
停留在平鋪的磚上,自由飛翔。沒有聲音的時候,把磚側立起來練習。這時候對步伐的輕盈和穩定要求更加嚴格,直到妳能在邊磚上奔跑,變得無聲無息。當磚塊沒有倒下時,妳將進入下壹步。
3.豎立磚塊
這時候磚會豎得筆直,豎磚更容易倒伏,可以休息的面積也更小。這壹步功夫嚴格的鍛煉著落地的準確性和姿勢的輕盈穩定。當妳可以自由奔跑,磚塊穩定時,妳可以選擇另壹塊薄磚來練習。不斷增加難度,長期精通。跑磚的成功是巨大的。
第四,頂級作品
頂功是練習向上彈跳的力量。選擇壹塊平地,直立,雙手下垂,雙腿並攏,前腳掌彈起。跳的時候膝蓋不能彎曲,同時意念要往上拉,就是要把頭往上推,有壹種鶴翔雲霄的趨勢。修行久了,感受到了精神,用心得到了精神,自然就成功了。每天早晚練,不考慮次數,感覺累發炎。如果妳能直跳1英寸,妳的膝蓋能跳1英尺,妳的膝蓋能跳1英尺,妳的膝蓋能跳1英尺。所以古代功夫大師說“壹寸控壹尺,壹尺控壹尺”。如果頂級功夫能練到膝跳1腳,那麽練的就是輕功初級功夫。
動詞 (verb的縮寫)練初級技能的註意事項
1,輕技能初級技能需要大量的鍛煉,消耗大量的體力。練習期間註意飲食營養,保證睡眠。青少年每天可睡10小時左右,最低不少於8小時。
2.同時練習初級技能和丹田內功。丹田內功可以安排在午夜(23:00-65438+淩晨0: 00)。
3.特別註意安全。樁功和砌磚都是危險的,它們是專註的,從慢到快。
4、練習後出汗過多,不能馬上洗冷水澡,也不宜用冷毛巾擦汗。出汗時全身毛孔張開,突然天冷,容易感冒。
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長期堅持,不要壹天三天打魚曬網。
穿墻而過
跑墻不是練騰躍,而是練貼墻能力,只用兩個腳趾直上。這項工作從跑板開始。跑板先用橫桿釘牢,壹端支撐形成壹定坡度。先是壹步步往上跑,然後壹步步往後退。逐漸加大坡度,並切割底部橫桿的厚度,最後拆除橫桿,直到踏腳板與墻面平齊。這個成績的關鍵是善於借勢,跑得快。稍微耽誤壹點,馬上就掉了。
遊泳墻
在墻上遊泳也被稱為爬墻掛畫。擅長這種技術的人,可以把背貼在墻上,用手肘和腳跟的力量在墻上工作,就像壁虎在墻上遊泳壹樣,因此而得名。這項工作類似於跑墻,但人的位置正好相反。跑墻是對著墻,用兩個腳趾的力量向上跑;而在墻上遊泳則是靠兩肘兩跟靠在墻上的力量。練習這種方法並不容易,只有百分之幾的人能達到目的。先練習仰臥在地上,熟練地在地上行走,如蛇,然後在壹個骨瘦如柴的墻壁上練習,逐漸推倒墻壁,久而久之就成功了。
念公
轉功是專指借權力來幫助騰躍。師傅練三指,即大指、食指、中指。他先練拔樁,把壹根直徑壹寸左右的圓木釘在地上,用三個手指拔出來,左右手交替練習。然後在墻上釘若幹橫桿,露出壹點在墻上,用三個手指按住,這樣身體就懸空了,妳在上面自由遊泳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