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病科屬於喉科。
3疾病概述咽癰是指發生於咽喉及其相鄰部位之間的癰瘡的總稱,又稱兇疽、咽痛,即咽喉、頸部深處的膿腫。由於發病部位不同,名稱也不同。生於咽喉,稱為關喉肩,或騎癰,相當於西醫扁桃體周圍膿腫;生於喉底,稱為喉癰,相當於西醫的咽後壁膿腫;生於頦下者稱為頜下癰,相當於西醫的咽旁膿腫;生於會厭,稱為喉下癰,又稱會厭癰,相當於會厭膿腫。臨床上以喉癰最為常見。此病發展迅速,每次引起咽喉腫痛,影響呼吸,是耳鼻喉科門診常見且嚴重的疾病。
4診斷要點l、主要癥狀為咽痛劇烈、張口困難、吞咽困難、吞咽困難、高熱、惡寒、神疲乏力、便秘發紅、脈數、舌紅、苔黃膩,但因癰的部位不同,臨床癥狀也有所不同。
(1)喉癰:咽痛偏向壹側,吞咽困難,唾液溢出,語言含糊不清,張口困難,湯易從鼻中流出。因為局部疼痛,脖子不敢伸直,傾向患側。
(2)內喉癰:多發生於兒童,起病急,疼痛劇烈,吞咽困難,嗆咳或拒食,唾液溢出,言語不清,甚至呼吸困難,可導致窒息。如果是繼發於肺結核,屬於感冒咽喉痛,起病較慢。患者常有午後潮熱、盜汗、幹咳或吐血、消瘦、乏力、咽部梗阻、吞咽不便等癥狀。
(3)下頜癰:咽喉、頸部劇烈疼痛,吞咽困難,牙齒緊閉。
(4)下喉癰:起病急,突然咽痛,並迅速發展為喉部劇烈疼痛,吞咽困難,進食困難,自覺有硬物卡喉,痰、唾液增多,聲音低沈,如含物,甚至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喘息。
2.檢查局部紅腫是否可見。
(1)喉癰:壹側喉明顯紅腫,狄丁向對側推,喉核也向內或向後推。患側額下角有髓核,壓痛。
(2)內喉癰:壹側喉底紅腫,患側咽壁亦紅腫,頸部常有髓核。
(3)額下癰:患側下頜骨腫脹壓痛,喉核及咽側壁被推至咽腔中央,喉核不紅腫,懸雍垂多水腫,頸部腫脹有核。
(4)喉下癰:壹般咽部無異常,或僅有輕度潮紅。間接喉鏡檢查可見會厭紅腫、腫脹、凸出如半球,會厭兩側有痰液、唾液積聚。
3、各種喉癰應與風熱蛾、急性喉癰相區別。各種喉癰,初期往往與風熱蛾相似,但風熱蛾的病在喉核。開始時喉核紅腫,隨後從喉核窩排出黃白色腐物,覆蓋喉核表面,甚至形成假膜,多發生於雙側。這與喉癰起源於喉核外,在肌膜下腫脹的情況不同。壹般來說,喉癰的表面是沒有假膜覆蓋的。若風熱蛾並發喉癰,可見單側喉核腫脹光亮,喉核被推至喉癰中線。發病三四天後,喉核前方及上方膨出、腫脹,觸摸時有波動感。用註射器穿刺可以抽出膿液。上頜癰和下頜癰可改變患者聲音,易與急性癰混淆。而急性喉頭嘶啞重而咽痛輕,咳嗽如狗吠。檢查顯示喉黏膜紅腫,聲帶腫脹如圓柱體。而下喉癰患者的會厭紅腫如半球,壹側下咽部腫脹,患側腫脹壓痛,核內有腫痛,與急性喉癰有很大區別。
5辨證分析表明,本病多為肺胃積熱所致,為風熱邪襲。外感邪氣引發肺胃積熱,內外熱毒相鬥,咽喉蒸上,氣血凝滯,使熱毒聚集成腫,灼傷血肉,進而腐爛成癰。如果咽部腫脹堵塞,很難張口吞咽。咽喉是進食和呼吸的通道,與咽喉相連,所以湯咽不下去,必然靠著咽喉從鼻孔流出。內喉癰位於喉底,下喉癰位於會厭處,容易阻礙氣機,熱傷津液,熬成痰時痰中充滿氣息,甚至發生窒息。喉嚨痛得厲害,所以病人感到說話和飲食困難。初起外感邪襲肺防,故可出現發熱、惡寒、頭痛、舌紅、苔薄白或淡黃、脈浮等風熱表證。如果邪熱過盛與胃腑之熱相結合,就會出現高熱、頭痛、口熱、口幹、口臭;熱積於下,則便秘,小便黃,苔黃稠,脈強;如果咽喉癰腫,氣道不通,痰多,於是出現氣短、呼吸困難、汗如油、煩躁易怒、唇黑、脈微斷腸等癥狀,這就是陰陽分離的危機。喉癰辨證要註意有無膿。如果膿腫是松散的,可以用壓舌板觸碰患處。如果是硬的,化膿不徹底;如果是紅、腫、亮、突出,周圍發紅,如果是軟的,就是膿。化膿未完成時,疼痛呈彌漫性,但化膿完成時,疼痛集中,有跳痛感。區分是否形成膿液對指導治療有重要意義。壹般的治療方法是祛風清熱,解毒消腫之初;內熱盛,膿液醞釀,宜清熱解毒,益膈消腫;化膿患者要清熱解毒,活血排膿。膿液形成後,應立即排出,以盡快清除惡毒。
6辨證論治6.1風熱、邪毒、外感證
咽痛加重,張口困難,吞咽困難,言語含糊,患處紅腫,全身癥狀為頭痛、發熱、惡寒、乏力。舌紅,苔薄白或淡黃,脈浮。
處理方法
祛風清熱,解毒消腫。
藥方上的草藥
l、主方:五味消毒飲(吳倩《醫宗金鑒》)加減方:金銀花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赤芍15g、荊芥12g。用水煎服。
2、中成藥牛黃上清丸,口服,每次L-2粒,每日2次。
6.2邪熱傳化,脾胃實熱。
咽痛嚴重,張口困難,吞咽困難,流涎,口齒不清,飲水後嗆咳,患處紅腫。全身癥狀包括高燒、劇烈頭痛、口臭、口臭、胸悶、腹脹、便秘和尿黃。舌質紅,苔黃厚,脈有力。
處理方法
清熱解毒,利膈消腫。
藥方上的草藥
主方:清咽李哥湯(朱相昱經驗集及喉科自擬)。修正處方:金銀花15g,黃芩15g,黃連15g,梔子15g,連翹15g,玄參65438+。用水煎服。若膿液已發,加皂角15g,白芷10g。痰多涎多者,加僵蠶12g,膽南星15g。如果熱入營血,擾亂心神,引起高熱、煩躁、神誌不清,宜加水牛角(先炒)60克,生地20克,赤芍15克,牡丹皮15克。
2、中成藥(1)黃連上清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L-2次。(2)牛黃解毒丸,65438+每次0-2粒,每日2-3次;每次2-4片,每日2-3次。(3)六神丸,1歲1粒,2歲2粒,3歲3-4粒,4-8歲5-6粒,9-15歲8-9粒,成人10粒,每日3次。外治l、吹藥
2.含漱劑
3、含服雙料風後散、西瓜霜等患處,每日6-7次。將內服中藥藥渣煎煮,得到含止咳的藥液。可含有金青開銀丸、鐵地丸、草珊瑚含片等。可選擇魚腥草註射液、板藍根註射液、清開靈。
4.超聲波霧化咽喉噴霧劑
5.外用
6、放膿註射液等咽喉噴霧劑,每次用藥液4毫升,每日2次。下頜下部紅腫,可用雙柏散、如意黃金散外敷,或用芙蓉葉60克、紅糖6克外敷。(1)最高膿腫處,消毒後用三棱針穿刺,輕壓排膿,或用吸痰機吸幹凈。(2)可使用空註射器和長穿刺針,針可從癰頂部刺入吸膿,確保膿液排盡。如果壹次抽吸不完全,可根據情況第二天進行穿刺抽膿。(3)切開排膿也是常用的方法。
6.3其他療法1,針灸療法
(1)針刺少商穴、商鞅穴止血,清熱解毒。
(2)在癰腫未化膿時,用三棱針輕刺局部肌膜5-6次,使其出血,以清熱消腫止痛。
(3)咽喉腫痛患者,針刺合谷、內庭、太沖穴,配合瀉下法,每日65438±0次。
2、飲食療法
(1)冬瓜薏米湯:冬瓜200-400g,薏米30-50g,以湯代茶,用糖或鹽調味,1次,每日或隔日壹次。
(2)鹹鴨蛋蠔油粥:每次取鹹鴨蛋兩個,蠔油60-100g,大米適量,加水煮成粥。
(3)豆腐石膏湯:每次用石膏50克左右,豆腐200克,加適量清水熬湯兩小時以上,再用少許鹽調味,即可喝湯。
(4)白糖煮葛粉:每次用葛粉30-50克,加白糖適量,熬成稠膏狀。
3.抓法適用於咽喉癰腫、咽喉腫痛、湯不易入口的人。
(1)單側抓握法:操作時,指導患者坐直,手水平擡起,拇指向上,小指向下。如果患者左手水平舉起,施術者應站在患者手的右側。用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緊壓患者大魚際背部(相當於合谷穴),小指扣住其手腕,拇指對著患者拇指肋部,用力向前壓,右手另壹拇指按壓鎖骨上緣肩關節(相當於肩峰穴),食指、中指、無名指托住腋窩,用力拉出。術中可指示第三人站在患者面前,慢慢將湯或半液體倒出,此時咽痛明顯減輕,可吞咽。這種方法可以連續使用。
(2)雙側抓法:患者坐在無靠背的椅子上,醫生站在患者身後,雙手從患者腋下伸向胸部,食指、中指、無名指壓在鎖骨上緣,雙肘抵住患者肋骨,醫生胸部緊貼患者背部。定位之後,妳就開始發力了。將雙手拉向左右兩側(沿鎖骨至肩胛骨),同時用雙肘臂和胸部按壓患者的側腹和背部。需要同時使用三個方面的力量,使患者的喉嚨得到放松,易於吞咽。助手將配制好的藥湯或稀粥餵給病人吞咽。
4、預防和護理
(1)應選擇易於食用和消化的食物。沒有熱食和幹糧。
(2)口服藥物應在涼的狀態下服用。
(3)兒科患者的檢查治療要做好充分準備,防止癰腫潰爛,膿液外溢,堵塞氣道。
(4)註意口腔清潔,每天漱口5-7次,尤其是飯後。
(5)密切註意病情變化,把握時機,袖膿或切開排膿。
(6)對反復發作的“喉癰”應進行扁桃體切除術。
穴位水培膈肌痙攣治療咽喉腫痛。摘要:針灸經典甲、乙:咳嗽逆氣,咽喉腫痛,氣短,呼吸困難,水急。“做好應急準備”...
水門隔膜痙攣。摘要:針灸經典甲、乙:咳嗽逆氣,咽喉腫痛,氣短,呼吸困難,水急。“做好應急準備”...
水突然滋潤了喉嚨,打開了聲音。摘要:針灸經典甲、乙:咳嗽逆氣,咽喉腫痛,氣短,呼吸困難,水急。“做好應急準備”...
嵇紹痛、手臂麻木、手顫、小指廢用、落枕、喉炎、扁桃體炎、咽炎、舌曲、昏迷急救、中風昏迷、鼻出血、癲癇、癰、...
小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