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地點: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鎮茶頭鄉李嫣村
發掘單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發掘負責人:何剛高廟遺址位於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鎮東北5公裏的茶頭鄉李嫣村。位於沅水河北岸壹級階地上,分布面積約3萬平方米,為貝丘。通過大規模發掘,揭示了壹處高廟文化晚期的大型祭祀場所,出土了我國最早的以鳳鳥、獸面、八角星等形象裝飾的陶器(距今約7800年),出土了我國最早的白陶制品。高廟上層遺存中,出土了壹個部落首領夫妻墓、四人墓等重要遺物。發現了建立該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譜系的關鍵遺跡。
此外,更令人驚訝的是,在高廟文化遺址中還出土了壹具距今7400多年的女性人類骨骼。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何剛說,這具骨架保存完好,右手托住右臉頰和下巴,左手自然夾在向後彎曲的雙腿之間。骨骼的骨盆較大,骨骼細長,牙齒有磨損,可以初步斷定該骨骼屬於壹名成年女性。骨架長度為153 cm,專家估計此人生前身高應該在160 cm左右。
高廟下層遺存出土的祭祀遺址不僅年代早、規模大,而且能清楚地辨認出許多設施為祭祀場所,在我國同時期的史前遺存中實屬罕見。生動再現了當時居民祭祀活動的真實情況。面向河流,沿南北中軸線布置,對後世祭壇的布局和結構具有主導性影響,對追溯我國宗教祭祀活動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高廟遺址的發掘和發現,填補了湘西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區域考古文化的空白,為建立該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譜系和年代順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壹發現不僅揭示了它與該地區舊石器時代中晚期文化的淵源關系,也反映了它與新石器時代洞庭湖區和嶺南珠江流域文化的相互擴張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