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謐(215—282),字世安,字敬,號玄言,西晉(今甘肅靈臺縣)人。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學者,在文史醫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古人曾贊雲:“皇甫謐在晉時著書,無與倫比。”皇甫謐出生於東漢貴族家庭。第六祖皇甫冷為杜遼將軍,第五祖皇甫旗,第四祖皇甫節為雁門知府。曾祖父黃福松為平定黃巾起義立下汗馬功勞,官拜鄭、、邱將軍。後來皇甫氏逐漸衰落,但朝中仍有不少官員。皇甫謐的祖父皇甫叔獻,做過巴陵令,父親皇甫叔侯只給孝敬。
到皇甫謐,皇甫家族已經沒落了。他由叔叔的父母撫養長大,家境貧寒,過著清貧的生活。那時候他不懂事,從小貪玩,不學習,不上進。20歲了還不知道怎麽好好學習。整天遊手好閑,無所事事。被鄰居罵成沒出息的傻子。20歲的時候,有壹天他在野外玩耍,摘了壹些水果,想回去孝敬姑姑。沒想到,姨媽不但不高興,反而無奈地嘆了口氣說:“妳都20歲了,該成年了,卻不知道學習。即使妳用美味佳肴來榮耀我,那也是不孝。我現在很擔心妳!妳不懂長輩的心思,讓妳去德國讀書。最後受益的是妳!”淚水順著我的眼睛流下來。可以說是壹語驚醒夢中人。皇甫謐從此下定決心要向他學習,不再浪費時間。他是老師,是學生,也是藝術家,邊工作邊學習。種地的時候也是手不離書,埋頭苦幹,大量閱讀。所以留下了“弓起莊稼,引經據典於農”的佳話。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我終於成為了壹名博學多聞、不動聲色的學者。他寫了許多歷史著作,如《帝王世紀》、《高適傳》、《列女傳》、《玄言春秋》。
也許是由於長期苦讀,疏於養生,皇甫謐在42歲時突然倒黴,患了痹癥,半身不遂,行走困難。飽受病痛折磨,他痛苦萬分,壹度想自殺。幸運的是,他的姑姑勸他不要這樣做。也許是因為生病,皇甫謐對醫學產生了興趣。開始看醫學書籍。但是,晉代以前的醫學書籍都與針灸有關。竹簡刻書被視為秘寶,壹般人不易得到。皇甫謐沒有在困難面前低頭。他憑著不屈不撓的精神,設法借到了需要的醫學書籍,並通過窮搜獲得了大量的信息。他整理比較了古代三部著名的醫學著作,即《蘇文》、《針經》(即《靈樞》)和《唐明針灸學》,最終寫出了壹部為後世針灸學樹立了標準的巨著。皇甫謐臨終前多年的刻苦學習,不僅使他在醫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宣告了他在文學和歷史上的成就。公元267年,晉武帝因皇甫謐品德高尚、學識豐富、醫術高超而敬重他,在聖旨中請他為皇太子之師。皇甫謐不虛榮,不願意做官。淡泊名利,認為靠薪水養活自己就是替別人分憂,體弱多病不堪。窮是讀書人常有的事,於是馬上寫信辭職。他說:“我是壹個粗心人的丈夫,不幸患病19年。我是半身不遂,不得不與鳥類和動物混在壹起。或者再求壹個人才。”晉武帝覺得他的話很誠懇,就送了壹本書和壹輛車鼓勵他。皇甫謐是個寶。更多的不眠之夜,沈浸在書海裏。
他編纂的《A-B針灸經》是《黃帝三針A-B經》,簡稱《A-B經》。該書成書於甘露四年(259),10卷,128篇。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針灸專著,也是收集整理古代針灸資料最早、最重要的文獻。它由三本書組成:《蘇文》、《靈樞》和《唐明孔學姚智》。內容豐富,涉及臟腑、經絡、腧穴、病機、診斷、治療等。記敘系統,校正了當時的穴位總數,敘述了各種穴位的適應癥和禁忌癥;解釋了各種操作方法。該書理論完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針灸專著,具有重要價值。被列為醫學生必讀的經典醫書之壹,皇甫謐也因此被稱為“中醫針灸之祖”。這本書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醫學文獻,以及以前已經失傳的針灸文獻。此書有其精華,為後世針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針灸A-B經》不僅成為中醫寶庫中的瑰寶,而且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針灸理論體系。此書出版後,唐代中醫系開始設立針灸科,並使之成為醫生的必修教材。晉代以後的許多針灸專著,大多是在參考此書的基礎上編撰而成,內容並未超出其範圍。這本書也流傳到了國外,引起了各國的關註,尤其是日本和朝鮮。時至今日,中國的針灸療法雖然在穴位的名稱上略有變化,但原則上是以此為基礎的。1700多年來,《針灸甲乙經》為針灸師提供了臨床治療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對後世針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受到了國內外針灸師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