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賴以存在的客觀條件。
2.人的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
3.生產實踐是道德生產所需要的主客觀統壹的社會條件。
4.社會分工是道德從萌芽到生成的重要條件。
5.勞動是道德起源的第壹個歷史前提。
道德的分類是:
第壹,壹般欲望部分:
行動中的道德包括自信和勇氣,不道德包括魯莽、遲鈍和懦弱。情感道德是節制和自制,不道德是放縱和冷漠,是病態和變態。
二、特殊欲望部分:
交易中的道德包括慷慨和節儉,而不道德包括揮霍、浪費和吝嗇。交往中的道德包括嚴肅和溫柔,不道德包括煩躁和麻木。談話中的道德是滑稽而誠實的,不道德是滑稽而乖戾的,誇張而刻板的。
第三,理性部分:
思辨的道德是深刻而廣泛的,而不道德是膚淺而狹隘的。
第四,理性部分:
考慮的道德是徹底謹慎,不道德是繁瑣沖動草率。
道德的詞源:
道德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寫的《道德經》。老子說:“道生,畜德,物形,勢成。是建立在萬物尊道、德行的基礎上的。道之尊,德之珍貴,夫之命,自然也。”
其中“道”是指自然運行與世界溝通的道理;而“德”指的是人間的德行、品行、王道。但是,德性的本意其實是遵循道的規律來發展和改變自身。當時道和德是兩個概念,沒有德這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