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古人平時吃什麽肉?

古人平時吃什麽肉?

有時候我們出門在外,經常會大快朵頤當地的傳統美食,比如川菜的水煮魚、肉片,粵菜的腸粉,湘菜的川味豬肉。這些與當地文化息息相關的傳統肉食是從什麽時候開始流行的?古人是不是已經享受到這麽好吃的肉了?

事實上,並非如此。在那個交通極其不便,沒有專業的生鮮配送的年代,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主食。比如海邊的窮人主要吃蛤蜊、螃蟹之類的小海鮮,河邊的人吃魚,牧民吃羊奶,偶爾吃牛肉幹、羊肉幹,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什麽魚和熊掌是這麽明顯的選擇題,而孟子卻認為二者同樣珍貴,不可兼得。

在中原人的理解中,肉類的上品是牛羊肉。牛是非常重要的養殖牲畜。在很多朝代的法律裏,牛是不能隨意宰殺的。即使在漢朝,隨意殺牛也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梁山泊裏要想輕易得到兩斤牛肉,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妳敢吃人,不敢動手。

唐宋時期,牛只有老死或病死後才能吃其肉,所以牛肉在當時顯得尤為珍貴,用牛肉制成的美味更是鳳毛麟角。因為牛肉不能吃,羊肉成了宋朝皇室的最愛。據說宋朝鼎盛時期每天殺300多只羊,而豬肉壹年只用4000多斤。

著名的美食家蘇東坡特別愛吃羊肉湯,但他的第壹道名菜是什麽?東坡肉?也為人們打開了吃豬肉的美味之門。豬肉從底層人民的菜肴逐漸貴族化,逐漸被貴族接受。然而對於遠在北方的遼、金來說,豬肉卻是難得的美味。他們喜歡和中原人用牛羊換豬肉。正因為有“物以稀為貴”的說法。

直到明清時期,豬肉才逐漸被大眾接受,但當大戶人家設宴待客時,豬肉是不能上桌的。這種觀念甚至影響了我們現代人的宴席。至於魚,在當時的儲藏條件下,許多人可能吃不到新鮮的海魚,所以即使是皇帝也只能吃吃小魚來充饑。

好了,說了這麽多,還是說說開頭的肉好吃吧。首先,四川人吃辣椒的歷史並不長,因為清朝同治年間,辣椒在四川被廣泛種植,起初人們把辣椒當作牡丹花來裝飾和欣賞。川味豬肉,據說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潮汕好吃的腸粉是1930才發明的。

所以,我們慶幸自己出生在這樣壹個美好的年代。我們的祖先大概只能吃開水和燙過的肉。畢竟,即使是鹽也被嚴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