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戰國時期河北衡水的武強叫什麽?

戰國時期河北衡水的武強叫什麽?

武強縣歷史文化悠久。

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武強在武強境內南部建立,距今已有2200多年。

這裏曾是戰國時打敗趙,北宋時抗擊遼兵的古戰場。浪子頭、楊屋寨、地南村等村名的由來證實了這壹點。

2006年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評定為千年古縣城。

戰國初,武強縣屬燕,後屬趙。

秦與六國,分三十六郡,武強郡屬巨鹿郡。

西漢初,武強縣北部為武隧道侯國。

據河間郡誌和族譜記載,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列侯英雄考慮吃夫為武道侯。

武隧道後城在金田沙窪村西南。

在南方,是吳國的侯強。

《紀府通誌》記載:漢武帝六年(公元前201),英雄顏不知自己是吳強侯。

吳郭位於今天和的村址。

《河北通誌》記載:自武強侯國至年(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5年),國家處於分裂狀態。

漢文帝第二年(公元前178年),吳屯撤州後改為吳屯縣。

治所在後郭市烏海隧道,屬河間國。

武強後郭屬武穴縣除外。

辛莽時期,武強縣改名為環隧縣。

東漢建武初年(公元25年),王良被封為侯國。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國歸武鄉郡。

同時,武歲郡由“隧”改名為“歲”,稱為武歲郡,屬安平國。

三國時期,武綏縣隸屬安平縣。

西晉時,武綏縣起初屬安平國,後屬武邑國。

晉惠帝分武綏縣,為武強縣名之始。

縣城位於武強市後羿,漢代,現在李嘉誠和伍嘉成村遺址。

武強縣得名有兩種方式。據《姬府通誌》記載,因漢古城而得名。

據《武強縣誌》記載,因武強山(又名弓山,現已消失)而得名。

武強縣是壹個漫長的天堂。

東晉十六國時期,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武強縣、武綏縣屬武義縣。

南北朝時,北魏於帝皇二年(公元397年)在武強縣建縣,現縣城建在舊城村舊址上。

明成祖三年(公元398年),遷武義縣武強。

轄武綏縣和武強縣。

神瑞二年(公元494年),武強縣被廢,並入武義縣。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恢復武強郡。

北齊天寶七年(公元556年),武邑縣被廢,武綏縣並入武強縣。

原武義縣址改為武強縣。

重聚長樂國。

隋朝武強縣,屬新都郡。

唐和武德四年(公元621),武強縣屬冀州。

貞觀元年(公元674年)屬深州,唐末屬冀州。

五代十國時期,後周鹹德二年(公元955年),縣令北遷五裏,在此街口重建武強城。

《武強縣誌》記載,周顯德二年,冀州刺史張輝成立,現為治。

鹹德五年(公元958年),武強縣仍屬深州。

元朝太祖十九年(公元1224年),在武強縣設立東武州,為真道。

轄武義縣和靖安縣。

唐太宗第六年(公元1234年),廢東吳州,復武強郡,仍在深州。

十壹年(公元1239),壹部分伐軍歸周琦。

統壹二年(公元1261),恢復武強郡,改錦州。

明初,武強縣屬正定府。

永樂年間,永樂都城燕京改為駿河郡。

後仍名武強縣,屬晉州。

清代武強縣隸屬錦州壹百多年。

雍正二年(公元724年),武強縣改為直隸深州。

民國年間,民國元年(公元1912)在深州,直隸,武強縣。

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除國體,改為道體。

武強縣屬直隸濟南路。

民國三年(公元1914),濟南路改名大明路,武強縣成為大明路。

後來改成了真道。

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七月,直隸省改為河北省,武強縣隸屬河北省。

民國18年,* * *縣黨部成立。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侵略者南侵,* * *倉惶南逃,結束了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和* * * *對吳強的反動統治。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武強縣隸屬冀中第八區(河間),1946年改為冀中第十壹區(辛集)。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武強縣隸屬河北省衡水市。

1951年,武強縣人從武強(今關捷)遷到範曉。

1952年10月,武強縣劃歸河北石家莊。

1954年6月,武強縣隸屬河北滄州。

1958年,武強縣撤銷,並入獻縣,屬滄州地區。

後來改為天津管轄。

1960年3月,武強縣並入莘縣,隸屬河北省石家莊地區。

1962年1月恢復武強縣建制,隸屬石家莊地區,7月改為衡水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