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歐洲神話中有哪些關於梅菲斯特的典故?

歐洲神話中有哪些關於梅菲斯特的典故?

無論是音譯為“梅菲斯特”、“梅菲斯特”還是“梅菲斯托費勒斯”,作為西方社會的惡魔,他的形象深入人心。多年來,學者們壹直沒有停止過對梅菲斯特起源的研究:在古希伯來語中,“梅菲斯特”的本義是“破壞者”和“說謊者”;在古希臘語中,“梅菲斯特”變成了“光之愛人”。在中世紀的歐洲,圍繞著梅菲斯特和德國占星家約翰·喬治·浮士德的傳說是由普通人口頭傳播的。此時,歐洲的基督徒堅信梅菲斯特是壹個專門攫取人類靈魂的惡魔。

真正把浮士德和梅菲斯特的故事推向文學巔峰的,是19世紀德國偉大的文學大師歌德。1831年,這位82歲的古典主義者完成了《浮士德》這部耗時60年心血的長篇詩劇。次年,歌德逝世,留下這部《歐洲文藝復興後資產階級精神生活發展史》告慰世人。在《浮士德》中,歌德為梅菲斯特做了壹個全新的包裝,徹底改造了他,最終使他的形象家喻戶曉。

書中,惡魔梅菲斯特(mephistopheles)與上帝打了壹個賭,人類最終會因為欲望得不到滿足而墮落。為此,魔鬼特意跑到人間去勾引老學究浮士德。此時浮士德已經老去,梅菲斯特決定讓浮士德回歸青春,但條件是浮士德壹旦得到滿足,靈魂就歸魔鬼所有。

梅菲斯托費勒斯壹直被認為是邪惡和消極力量的象征。在《浮士德》中,他也直言,“犯罪,毀滅,或者幹脆就是‘惡’這個詞,這就是我的本質。妳們所謂的罪惡和毀滅,總之壹切被稱為邪惡的東西都是我的本質特征。”馮至先生評價說:“梅菲斯特·費爾普斯的許多奇跡都是我們惡魔的傳說;但他的性格是歌德創造的。從前者看,他是壹個擁有超人能力的魔鬼;從後者來看,他是有血有肉的人,他的存在是理想的,他的性格是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