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半夏分為水半夏和幹半夏。兩者有什麽區別?

半夏分為水半夏和幹半夏。兩者有什麽區別?

半夏有兩種。半夏,中醫教科書中記載的中藥,現在也叫“幹半夏”,叫“犁尖”的植物叫“水半夏”。半夏在中醫上稱為“幹半夏”,主要是為了與“犁頭尖”和“水半夏”相區別。正因為這個“犁尖”因為冒充半夏而被稱為“半夏”,所以醫生開的中藥半夏也經常被冒名頂替。醫生開了半夏,但患者可能憑醫生開的處方吃了“犁尖”,也就是所謂的“水半夏”。

半夏產量低,尤其是野生半夏,根本不夠用。換句話說,從供求關系來看,半夏供不應求,缺口還很大,意味著價格會很高,還會繼續上漲。這種情況下,有人用“犁尖”代替半夏,稱為“半夏”。半夏是臨床常用中藥。由於半夏供不應求,很多地方用水代替了幹半夏,因為幹半夏和水半夏都屬於天南星科,但它們的藥效在形狀和藥效上有很大的不同,不能視為壹回事。

因為半夏幹產量比較低,所以有些商家會用半夏來欺騙消費者。其實它們在外觀和功效上是不同的,不是壹種藥材,壹定要註意區別。外觀。半夏的塊莖呈橢圓形、半圓形、圓錐形,比較小。外層皮膚呈淡黃色或白色,皮膚不是很光滑。妳可以在上面看到壹些痕跡。花期為4-5月,果期為6-7月。半夏的塊莖呈球形,表皮光滑,頂端中央有凹痕。它的肉很結實,像粉壹樣,切面很光滑。花期5-7月,果期8-9月。價格。水半夏的價格不到幹半夏的十分之壹,壹般十幾元壹斤。

功效。半夏味辛,有壹定毒性。其功效雖與半夏相似,但無止吐作用。半夏性味溫和,有止嘔、消腫、止痛、種花、除濕的功效。半夏主要受害蟲侵襲,蚜蟲常見,對葉片有危害,需要及時防治。日常管理任務有三項:除草、澆水、追肥。種植壹周後,應增加澆水量,立即清除田間雜草,防止其爭搶養分吸收,維持樹幹的聖戰。原來的基肥不能滿足其生長需求,需要追肥2-3次才能促進半夏幼苗的生長。半夏第壹年采收後,應選擇產量高、無病蟲害的塊莖。當皮膚稍幹時,它們應存放在通風處。明年春天播種必須均勻。半夏播種後壹個多月,幼苗能長到四五厘米左右。出苗時要清除多余的泥土,但幼苗的塊莖不能脫落,否則會影響後續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