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縣誌舉隅
新編武功縣誌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從自然、經濟、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方面,實事求是、全面地記述了該縣的歷史和現狀。1.本方誌上限以文字形式記載,下限為1990。部分內容擴展至1999。是對過去和現在,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中國生產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的詳細記述。第三,地方誌分門別類排列,史實豎寫。全書作為總覽,大事記貫穿古今,分為31系列、特別版和附錄。力求突出地方特色和時代特征,做到思想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統壹。四、本刊采用記敘文、實錄、記、傳、圖、表、錄等體裁,以記、錄為主,不加評論。五、《人物》遵循新編地方誌學生別傳的規定,評選出本縣各行各業有突出貢獻、突出表現的已故人物。所有在世的社會名人都有記錄或被記錄。六、地方誌用國家公布的現代文體和簡化字書寫。對有特定含義的單詞和短語使用繁體字。七、歷史年表、現代年表、計量單位等的編寫。,依據是國家和陜西省地方誌編委會制定的《編寫通則》。壹些歷史數據仍然用舊單位測量。八、地方誌資料來源於省、市、縣檔案館以及正史、舊誌、譜諜、碑碣、報刊、專著和采訪本的編纂,經鑒定、核實後,記入地方誌。九、建國後數字以縣統計局數據為準。十、本條所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