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築物
建國初期,他接管了原四川省圖書館,包括原省教育館和省地方誌館占用的兩個房間(兩個圖書館在建國初期先後被廢止)。1951年,購買了成都羅公廟(現和平街)和桂王橋西街47號線裝書架。1953至1954,成壽街舊址後方擴建兩棟二層樓房。1957年,在博物館遺址前修建了三層書庫和閱覽室。1958,博物館遺址大門左側建有借出室和預約室。1972至1982,成都東風路二段(現蜀都大道總府街段)新建博物館。至此,整個博物館共有五棟建築:博物館總部遷至新址1982,位於成都蜀都大道總府路東側;主樓美觀大方,閱讀樓、書庫、辦公樓之間有花園,環境優美。此外,還有位於連筆巷15號、成壽街24號、和平街16號、龍泉驛的特藏和托存圖書館。整個博物館大約有29000平方米的建築。
(2)收藏
1949 65438+2月底,全館書刊4萬余冊。建國後,根據省級公共圖書館的收藏方針和任務,對書刊進行了征集,堅持了全面征集和系統征集的原則。經過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收藏體系。截止到1999,藏書總量為460多萬卷。其中:3574919中國通用圖書(建國後出版)136262臺灣省及香港圖書10429外文圖書(英、俄、日、德、法等。)古籍242238冊、古籍善本576920冊、古籍善本4282種、4778部、中文期刊60735冊、港臺版7309種、中文報紙239種、外文期刊947種、外文報紙3236種、音像資料30種、微電影(片)2560種、1888冊(中 中國古代醫學書籍、抗戰書籍、民國期刊、文革資料、大型綜合學科國外原版參考書刊。
(3)服務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四川省圖書館承擔了保存、管理和提供各類書刊,服務地方科研生產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雙重任務。除“文革”期間外,對讀者的服務明顯呈上升趨勢,表現在服務方式多樣化,讀者數量和借閱圖書數量增加。圖書館閱覽室是為讀者服務的主要方式。截止1999年底,各類閱覽室18個,閱讀座位1000個,每天約有1200人借閱書刊。借用工作。發行中國圖書證、外國圖書證、普通圖書證和館際圖書證4萬多張。中國的書是開架的。為方便全省讀者,還設有郵借業務,並與北京圖書館有館際互借關系。1988新增流動圖書車,開展流動圖書配送服務,辦理流動圖書卡800余張。書目參考和咨詢。根據讀者需求開發圖書文獻,編制各種專題書目、索引等二次文獻;提供口頭、電話或書面回答和咨詢服務。編著有《四川進步革命期刊索引》、《四川方誌聯合目錄》、《四川古籍善本聯合目錄》、《舊報刊復印資料》、《精要集》、《農副產品》等37部工具書和資料。音像信息服務、書展和報告會。擁有現代化的電影、電視、錄音、錄像設備,為讀者提供各種載體文獻的音像借閱服務。我們還可以根據社會需要舉辦各種書展、學術講座、報告會。微縮電影。擁有現代化的復印和縮微設備,為讀者提供文獻復制服務,包括靜電復印、縮微復制、放大等項目。
(4)學術研究和專業指導。
建國後,四川圖書館成為全省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交流中心,開展圖書館科學管理、圖書館自動化、文獻工作標準化、縮微等方面的圖書館學情報學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開設圖書館學和電視大學、信班和各種培訓班;組織編寫出版幾種圖書館學教材;主持編輯《館員》雜誌和《四川圖書館事業雜誌》。
(5)組織機構和人員。
4月,1950,川西文教廳派羅金華作為聯絡員接收四川省圖書館;5月,派嘉質在圖書館任川西文教部部長,主持圖書館事務;同年9月,成立圖書館事務委員會,負責圖書館事務,館長暫時不在。1952更名為四川圖書館後,省政府任命吳為館長。1956穆繼波教授擔任副館長。1958年,吳和穆都被錯誤地劃入右派並被轉移。從那以後,館長都是黨員。高達1992、、苗、張旭、彭長登、、、龍經緯、萬、、杜、、、、郝春陽、薄誌平、戴克玉、徐建華、魏東等。都擔任過副主任(或黨支部書記)。此外,四川省圖書館協會及其秘書處隸屬於省圖書館。四川中央圖書館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四川圖書館。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省圖書館新館建設於2008年破土動工,計劃在省圖書館百年誕辰(2012)前竣工。
作為完善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之壹,省圖書館新館建設前期工作進展十分順利。新館位於天府廣場西側、人民西路北側,占地約17.63畝,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可容納省圖書館現有藏書500多萬冊,將徹底改變多年來省圖書館古籍“碎片化”的局面。
省圖書館新館建成後,是集館藏整理、傳統服務、數字服務、遠程服務於壹體的現代化復合型大型公共圖書館。同時,還將專門設立殘疾人和兒童閱讀區,彌補四川省殘疾人和兒童圖書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