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的真偽,歷史上壹直有爭議。今天流傳的河圖,來源於宋初的民間。據說是由麻衣道士傳給陳摶,再傳給徐堅、、蔡等人,最後由朱代代相傳。河圖中有55個黑白點(見圖1)。其中白點1、3、5、7、9為單數,代表陽和日,稱為日,日之和為25;黑點2,4,6,8,10為偶數,代表陰和土,稱為土數,土數之和為30。所以孔子判斷:“凡天地之數五十者,有五也。”
圖1世界河流地圖
河圖用的是10的號碼,但是八卦只有8個。可見,建立河圖與八卦的映射關系,關鍵是處理好數與卦的對應關系。為什麽不用5和10兩個數字,只用1,2,3,4,6,7,8,9八個數字?孔子在《內聚力》中記載:“參變無數。通過它的變化,它成為世界的文本;很少,因此世界的形象。如果不是世界的變化,怎麽會在這裏?”這可能就是伏羲產生先天八卦的秘密。
所謂“參與改變事物”和“參與改變事物”可以有兩種解釋:壹、參與改變事物就是“三”,參與改變事物就是“三到五”。如果只從數字上理解,應該是指“壹到五”和“二到五”,即五和10。第二,“參”也理解為“參”,“參武以變”是指從“二十五”開始(即從“十五”開始),通過“五”的加減,太極可以做到兩器。
所謂“錯綜數”,“錯”就是上下相錯,“綜合”就是把“壹五”的數壹分為二,上下相錯得到兩個以上。所以“五”、“二”、“壹”的加減要左右結合,加為陽,減為陰。
所謂“通過其變,成為世界之文”,是指通過“二”的加減,兩器生出四象。
所謂“極數決定天下象”,是指“壹”經過反復循環加減,最後所得為“極數”並壹分為二,實現四象生八卦。
所謂“天下無變,可與此比”,是指天下之變,由“參武為變”、“通其變”、“極多”,導致太極三象變,兩儀變四象,四象變八卦。
現在我們假設河圖早於先天八卦。伏羲當時是如何看待事物,根據河圖推斷先天八卦的?我猜想實現“世界的改變”大致有三個步驟
第壹步,太極生兩儀。即以10開頭,用5加減,應該算是“參與變化”。
10+5=15,就是陽;
10-5=5,為陰。
“參與人數復雜”,即5/2=2和1。“五”的第壹步加減法完成後,為“二”的第二步加減法和“三”的第三步加減法做準備。
第二步,兩個儀器產生四個圖像。也就是說,加減2屬於“改之而成天下文。”
15+2=17,也就是楊洋;
15-2=13,這是陽和陰;
5+2=7,這是陰陽;
5-2=3,這就是殷瑛。
第三步,四象生而八卦。即如果用1加減,數就會被壹分為二,被視為“極大,世界的形象就確定了”(見圖2)。
17+1=18,18/2=9,這是楊,記載為幹夷;
17-1=16,16/2=8,這是楊洋陰,記為二;
13+1=14,14/2=7,為陽,為陰,記為李三;
13-1=12,12/2=6,這是陰陽,記為地震4;
7+1=8,8/2=4,這是陰陽,記為荀武;
7-1=6,6/2=3,這是陰陽,記為劉戡;
3+1=4,4/2=2,這就是陰陽,記為根奇;
3-1=2,2/2=1,這是殷瑛,記載為昆巴。圖2先天八卦圖
所以呢?從十開始,先加減五,再加減二,再加減壹,最後壹分為二,就完成了“參武以變”、“通其變”、“極繁”三變。如此三變,十能化八,八能八卦。
十變九,五加二加二後,反復二分,對應陽,為幹卦;?
十變八,加五加二減後壹分為二,對應的是楊洋陰,是卦的交換;?
十變七,加五減二,反復相加後,壹分為二,對應陽和陰,這是對占蔔的背離;?
十變成六,加上五,減去二,再減壹次又壹次,壹分為二,對應陰陽,是地震占蔔;?
十變四,減五加二再壹而再再而三相加,對應陰陽,這是壹個卦;?
十變三,減五加二再減壹次又壹次後,壹分為二,對應陰陽,為坎卦;?
十變成二,減去五,減去二,再加上,再分成二,對應陰陽,這是壹種占蔔;?
十變成壹,減去五、二、二之後,再壹分為二,對應殷瑛,就是坤卦。?
對於伏羲把八卦安排在這樣壹個平面取向上,樂清人南懷瑾解釋說,祖先和現在人的取向正好相反,伏羲是基於中國的看待事物的觀點。在祖先的眼裏,西北有山,東南有江海,東北有雷,西南有風,太陽從東方升起,月亮掛在西方。所以,中國八卦的定位自然是——
幹為天,坤為地,所以幹就坤,這也是遠廣的由來;
遠離太陽,山脊就是月亮,所以遠離東坎西;
地震是雷,是風,所以震動東北和西南;
艮為山,兌為澤,所以艮西北兌東南。
不過南公的說法似乎有點牽強。既然是現場觀察,為什麽還要拘泥於傳統的平面去理解呢?再說,如果把卦的意思理解為四維時空的“掛”,可能更靠譜。似乎不僅傳世的河圖值得懷疑,傳世的先天八卦是否也應該在壹個平面上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