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研究生論文怎麽寫?

研究生論文怎麽寫?

以下是碩士論文寫作的基本步驟、幾個關鍵環節、引用的規範化。嚴格來說,寫作(或在電腦上打字)前的很多步驟都屬於論文寫作的必經環節,比實際寫作重要得多。很多來過這裏的人都意識到,要完成壹篇大論文,準備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壹旦真的準備好了,只需要幾天到幾周就可以開始寫了。第壹步是確定論文的題目。題目是否恰當,對論文的成敗影響很大。甚至可以說,好的題目是成功的壹半。雖然在專業範圍內選擇任何題目都可以寫任何東西,但是壹定要考慮是否能有新的想法、發現、視角、研究方法和材料。註意不要選擇太大的題目在這個相對狹窄的範圍內展開。根據很多碩士論文的選題經驗,這壹層次的論文選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本專業的研究空白、有爭議的熱點話題(我覺得自己的觀點已經足夠了)、比較性的選題、從其他專業的角度看本專業的選題(這是壹種跨學科或選題的邊緣效應)、有新插入角度的老課題、剛出現的本專業的新問題。第二步,圍繞論文選題,收集(或稱“文獻檢索”),閱讀相關研究資料和理論依據。這壹步工作比較辛苦,可能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找資料。這壹步非常必要。沒有這壹步,妳論文的內容很可能完全或很大程度上重復了別人已經做過的工作,相當於白做了;尋找的過程也是激發想法、產生觀點火花的過程。如果妳不邁出這壹步,妳就切斷了妳新思想、新視角、新材料的來源。這也是為下壹步在觀點、角度、素材等方面做準備。第三步,提出自己對題目的理論假設,或者要研究的具體的、核心的問題。選題是指要寫的論文的大致方向和範圍。如果妳真的想開始寫作,妳會遇到兩個具體的問題。第壹類屬於觀點:我的具體觀點是什麽?妳可以想象壹個或幾個觀點,但它們只是壹種假設。通過大量的證據和材料,通過嚴謹的論證和恰當的論證框架結構,證明妳的假設是成立的,可以形成論文的主體。第二類屬於實踐方面:具體要論證哪些問題?妳可以提出很多理由,各種環境條件的影響,是否與論證相關,相關到什麽程度,這些都需要科學的調查數據和(實證)分析。無論是哪種情況,這都涉及到論文的中心思想或論證主題,必須明確,貫穿整篇論文。因為碩士論文的字數比較長,常見的壹個問題就是作者把握不住全文,寫著寫著,無形中脫離了自己原來的假設或具體問題,說了壹大堆與中心思想或論點主題無關的話,最後得到“脫離主題”的結果。第四步,決定采用哪種研究方法。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思辨研究和實證研究,後者又可以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兩種具體的研究方法。為了探索社會事實或社會現象,人們采取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設、收集數據的方式和判斷結果的標準。然而,各種研究方法在當前的論文寫作中越來越顯示出兼容性和內在聯系。壹般來說,根據自己的選題和討論的具體問題,可以采取壹種研究方法為主,其他方法為輔。同時也需要壹些歷史文化和政治經濟思辨的研究方法。在文科碩士論文中,作者直接為論文進行的定量分析,壹般規模較小,適應範圍有限,使用的人更多,而不是自己的直接調查結果。這是由於研究經費有限,作者進行社會調查的能力有限。論文以邏輯分析為基礎,適當運用壹些定量分析數據,有時會給文章增加壹些分量。但是壹定要根據實際需要來做,而不是為了表現研究方法的多樣性。比如壹個很宏觀的話題本來是適合思辨研究的,再加上壹個微觀量化的調查結果去證明什麽,那就弄巧成拙了。這是現在寫好論文要把握的具體問題。第五步是設計論文的框架。壹般文章的寫作也需要這壹步,但對於碩士論文來說更有必要,也更細致。壹般來說,碩士論文要有前言、第壹章、主章和結論。章節的設置在寫之前要有壹個總的布局邏輯,使其結構合理;章節之間有邏輯聯系,防止瞎寫,淹沒主題,不知道說什麽。這壹步很少壹次完成,往往會根據收集材料的情況和調查采訪中遇到的新情況而變化。但是,就像建築師蓋房子之前壹定要有圖紙壹樣,到了寫碩士論文的層次,文章的大致框架不僅要記在腦子裏,壹般要用文字寫出來,比較詳細,最好具體到“節”(但“節”的層次不要壹開始就固定),這樣在寫的時候才容易知道。到了設計論文框架的時候,因為是文字性的章節設計,所以在正式寫作之前,除了請導師指導之外,也是廣泛征求其他專家意見的好機會。通過設計論文的框架,大致可以看出文章的價值或存在的問題。第六步,對已經獲得的文獻、調查材料和各種論據進行分析歸類,分別充實到各個章節中,然後進行闡述和論證。這其實就是論文寫作本身,所以這個描述是為了讓作者了解論文寫作的過程。各種材料和論據從性質上來說都不能證明論點或解釋具體問題。只有對材料進行組織和論證(引用、修改、增刪),才能使其充滿活力,極其自然、自成壹體,有效地為自己的主題服務。在這壹步中,有時需要復習基本的專業知識(如社會調查統計的知識),運用嚴謹的數據組織方法,緊緊圍繞既定的理論假設或具體問題,調動自己所學的各種知識,運用正論(此為主要)、反論、假設論、反駁論、隱喻論等方法論證觀點或問題,得出結論,完成論文。必然會出現材料的使用或缺乏、邏輯推理、論點與題目不匹配等問題。需要停下來尋找信息或資料或訪問專家,對原論文框架中的內容進行充實或刪減,必要時對框架結構進行局部調整。這種情況很正常,也很常見。安排好時間也是必要的。如果時間安排不當,可能來不及調整論文的結構和內容。第七步,對選定的題目進行重新評估,必要時修改示範對象的範圍。這是與第六步同時發生的另壹種情況,即通過廣泛征求意見和自己的思考,覺得原來的題目不適合自己或難以完成,要及時調整寫作計劃,改變題目或調整題目。因為對這個專業的學術研究已經有了很多思考和文獻檢索,即使改題目也不會花太多時間。另壹種選題不合適,難以完成的情況,不是題目本身,而是選題論證的範圍太大。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只是縮小了論證的範圍。這時候作者必須願意“放棄愛情”,放棄那些沒有用的素材。在碩士論文的寫作中,很少出現論證範圍過小的情況,因為二三萬字的論文,但是也要註意題目範圍過小的問題。第八步,從技術上檢查和調整紙張。對論文中的章節設計(包括目錄)、引文標記、註釋和編號、文末參考文獻的編排以及不屬於論文本身的摘要(包括英文摘要)和關鍵詞等技術問題,要按照標準化的要求進行檢查和調整。這些雖然是技術問題,但也反映了作者的學術態度。特別是引文,凡用了別人觀點的地方,壹定要註明材料來源,不能含糊,更不能把別人的研究成果變成自己的。標註的材料來源也要非常明確,作品名稱、作者或編輯、出版社或出版物名稱、出版或出版時間等。應該是完整的。有時候答辯中批評壹篇比較好的論文,主要問題是引用不規範,導致論文評價較低,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