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中醫治療的本質:氣與五行的盛衰

中醫治療的本質:氣與五行的盛衰

脾土升於左,肝氣腎水隨之升,胃氣降於右,膽汁、心火隨之降。這是壹個向左上升向右下降的圓嗎?

在這個圈子裏,脾胃是陰陽,是中軸,壹切都圍繞著它轉。

換句話說,在這個人體內,五臟是上下分布的,其功能也是有方向的。這些臟腑引導的氣的運動是動態的。

讓我給妳描述壹下這幅畫。

首先腎在底部,屬於水臟。中醫說腎在水中含火,水為腎陰,火為腎陽。我們會理解這場大火。它必須上升。它生什麽?火生土,也就是說火上來,使脾溫,那麽脾負責什麽呢?它負責把胃吸收的營養物質(中醫稱為精微物質)送到全身。這個脾臟有壹個特點就是向上走,因為有些營養物質要去肺部,和吸入的空氣中的細微物質結合,肺部幫助運輸到全身。

脾之氣從左邊升起。

腎裏的水呢,水生木?也就是說,在水的滋養下,木氣也開始得到了營養。如果是發展的話,它的發展方向也是上升的。和樹壹樣,這個肝氣也是從左邊升起的。脾之氣升,中醫有句話叫“肝隨脾升,膽隨胃降”,就是這個意思。

很多人說中醫的肝在左邊,解剖卻在右邊。中醫講的是肝氣,是肝臟的功能,是壹個功能系統,而不僅僅是那個器官的本質。

所以身體左側有病,有時要考慮肝脾之氣是否正常上升,尤其是肝氣。

肝屬木,四季如春,象征萬物誕生。

此時,妳可以看到這個氣機隨著肝脾上升到頂端,這裏是肺和心。大家都知道,木火,五臟相合就是心,四季相合就是夏。心火的特點其實是向上的,但是因為肺的存在,心火是向下取的。

肺屬金,四季合秋,所以主體下降。夏天再熱,壹到秋天,氣就開始下降。這個心火本來是要升的,但是因為上面有肺金,所以就跟著降了下來,直奔腎,這樣腎水就不會太涼太暖了。腎水隨肝木到達心火的位置,使心火不會過熱。這叫“水火既濟”。

有時候,這個向下的過程被破壞了,所以心火降不下來。如果妳把它抱在上面,妳會看到上面熱下面冷的情況。

口渴,眼睛紅,嘴疼,但是下面的腿還是冷。

肺金下降的同時,人吃在嘴裏的東西進入胃,然後它也下降,所以胃氣就會下降。脾為己土屬陰,胃為己土屬陽,陽要降,陰要承。

胃氣下降,膽氣也下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膽隨胃降”。現在有很多胃病,就是胃氣上,膽汁下,這是氣機逆行的結果。

妳也要註意,胃氣和膽氣的下降是從右邊來的。

所以,如果人體右側有病,就要考慮氣機下行是否有麻煩。

現在妳再看,脾向左上,肝氣腎水向上,胃氣向右下,膽心火向下。這是壹個向左上向右下的圓嗎?

在這個圈子裏,脾胃是陰陽,是中軸,壹切都圍繞著它轉。

這是黃元禦的理論。最後他把所有的疾病都歸結於這個圈子的不正常運轉。如果哪個地方出了問題,圓的運動被“哢嚓”壹聲擋住了,不能旋轉,那就有問題了。這時候我該怎麽辦?必須使用藥物,調整氣的流動,讓它們再次上下運行,這樣人體就會自我恢復。

我把這個圈子做的很簡單,大概就是這個原因。黃元禦本人闡述得更仔細,而且有許多術語。妳可以參考他的書。

那麽應該有人會問,這個圈子有意義嗎?妳能治療這種疾病嗎?

我告訴妳,黃元禦第五代傳人馬瑞庭從黃元禦的書裏拿出壹個叫“夏柒湯”的方子,稍加加減,就成了壹個藥性升降,調和脾胃的方子。老人基本上壹輩子都用這個方子治病,到了壹個病人,就把方子調整壹下,稍微加減壹下,病人就好了。看他的病歷,有漲有跌。我的感覺是,他只是把藥撥到了別人身上,重新開始了這個沒怎麽轉的圈子。結果,馬勞壹生都是“活而不算”,病人如雲。特別是有很多嚴重的血液病,真的被他治好了。

自從黃元禦認識到人體氣機的運行規律後,臨床療效越來越好。

這麽多人來找我們,會對我們有幫助。我們可以借機觀察壹下黃老師是如何利用這個圈子的。

各位,不管妳是不是學醫的,有些情況在妳了解了氣機的道理之後,妳就可以自己解釋了。不然壹定有人很奇怪。為什麽我的腿那麽冷,但是我的臉上總是布滿紅色?這就像冰與火壹樣不同。為什麽?

我們再舉壹個例子。姓趙的是。他的病叫“喘息”,和我們現在說的差不多。有些人可能見過這種病。生病的時候張嘴擡肩,喘不過氣來。他們的嗓子非常刺耳。著名歌手鄧麗君死於這種疾病,沒有服藥。我們趙同誌的進攻還挺有特點的,就是秋冬季節特別容易犯。當他開始生病時,他首先開始打噴嚏,然後流鼻涕,然後他覺得喉嚨堵塞,然後他開始喘氣。

這太難受了。我想妳沒有感受過喉嚨堵塞的滋味吧。呼吸對普通人來說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可望而不可及。

我能怎麽做呢?大家都好擔心。現在有很多方法可以擱置這件事。西醫有很多噴霧制劑,可以緩解咽喉痙攣,也有很多激素類藥物,可以救急,但是容易產生依賴性。這輩子不能靠激素過活。

當時根本沒有西醫,趙同誌簡直覺得人生絕望。這時,有人說昌邑的黃元禦好學,因身體殘疾發誓學醫。既然很值得,我們為什麽不邀請他呢?

於是來到了趙同誌的家。此時,黃元禦已經完全擺脫了殘疾帶來的悲傷,他已經從治療他人的過程中恢復了信心。

讓我們來看看黃元禦的診斷過程!

黃元禦問病人:“除了喘息,妳還有什麽癥狀?”

趙同誌說:“我總覺得腹脹(這個很重要,下面我給妳解釋),有時還嘔吐(這個更能說明問題),但放棄了就好了。”

黃元禦點了點頭,其實這時他心裏已經完全明白了,但他還是問道:“這病是怎麽來的?”

趙同誌和家人對視了壹會兒,說:“那是我二十幾歲的壹個秋天。晚上吃了晚飯。壹只該死的黑貓從房檐上掉下來,落在我背上,嚇了我壹跳。從那以後我就壹直生病。我在那裏玩了之後,就不敢吃晚飯了。如果晚上吹冷風,或者下雨,或者白天吃多了,就會生病。壹次要兩三天,有的時候要八九天或者二十天。現在妳已經病了十二年了!”

黃元禦壹聽,天啊,十二年了,這個病人真夠痛苦的,想到這裏,他很同情。

因此,黃元禦不厭其煩地向病人和他的家人講述了這個圈子的故事。

這個圈子的故事太重要了。了解了之後,我們其實可以自己分析很多疾病。

黃老師講的這個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這個哮喘是肺氣上來的病,也就是肺氣不降。正常情況下,我們體內有壹個圈,這個肺在圈的頂端,為什麽不下降呢?是因為胃氣不降。我們說過,脾胃是這個圓中心的軸,胃氣從右邊降。胃氣不降,那麽肺氣就沒辦法降,就堵在那裏,就成了病。

但是為什麽這個胃不健康呢?

那是因為脾土被水悶死,不再上升,不吸收胃接受的食物(中醫認為胃主接收,脾主吸收,道醫脾的壹部分功能其實就是腸的功能)。脾臟在這裏不吸收,所以胃從口中接受的東西,在胃中並不受阻。結果就是下不去。

妳說趙同誌為什麽腹脹?就是脾胃堵在那裏。

妳為什麽嘔吐?這是因為胃氣不能下,不能上。

再看看他生病的原因。吃飯的時候,他很害怕。本來圈子就要出問題了。當他如此害怕時,食物在他的胃裏停止了,圓圈的旋轉受到了阻礙。結果,他生病了。黃元禦說,“通常是潮濕的,胃對他不利,在火裏蜇人不是秘密。壹有不平凡的事,他就動心思,拔癭樹。”自己的土被冷水侮辱,所以脾氣沈;土中賊在甲木,所以胃氣上行。“他從精神沖擊方面論述了圈子是如何變態的,這是根本。

那為什麽下雨天會生病呢?因為雨天濕氣重,濕氣重的脾氣更是停滯不前;吃飽了飯就生病了。那是因為胃氣已經卡在那裏了。妳會給他更多負擔而不生病嗎?

那怎麽治療呢?黃元禦說:我會去除妳的濕氣,使脾中的氣上升。我再調理壹下肝氣,讓脾升的更快。這樣的話,我用點藥降胃氣,圈子就不會轉了嗎?

藥方是:茯苓、甘草、半夏、幹姜、細辛、陳皮、桂枝、砂仁。

這是壹個我們都很熟悉的小處方。其中茯苓祛濕氣,使脾土上升,甘草位於中州,補脾胃,半夏燥濕,使胃氣下降。我說過,這三種藥是典型的軸思想;幹姜溫補脾腎,因為濕氣重,沒有熱藥是走不了的。我給妳講講細辛這種藥。這藥散寒,比較暴力,有壹定毒性。所以有“細辛不貴”的說法,但那指的是粉。如果是湯藥,其實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現在藥店絕對不允許拿三克以上的藥。細辛的特點是可以利用腎臟中的真氣來驅走寒氣,所以對壹些頑固的風寒頭痛、咳嗽、哮喘有效果,但是有壹個問題。使用細辛後,腎氣不足的人很可能因為使用腎氣而需要補腎。我曾經開過治療頑固性咳嗽的藥方。用了細辛之後,病人恢復得很快。但在舌的中後部,少了壹枚硬幣大小的舌苔,即這個地方沒有舌苔,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我馬上讓病人吃金匱腎氣丸,過了幾天,這個包衣就長起來了。

方中橘皮為梳理肺經之氣,可止咳降逆;桂枝黃元禦的說法是肝溫則沈,使肝氣上升(這是黃元禦的獨特經驗);砂仁是壹種能健脾開胃的藥物。如果胃氣被食物堵塞,用壹些砂仁可以立即振奮胃氣。

而且砂仁還溫腎、燥濕、吸風補腎,是壹藥多用的好東西。

這樣的藥方,主要思路是疏通脾胃,沒有止咳的藥。最好的情況是,橘子皮能有所幫助。估計有同誌會問,這麽簡單的藥方,不用止咳藥就能治哮喘嗎?

我們來看看趙同誌吃了藥後怎麽樣了。

趙彥偉同誌,吃了十幾次藥,病就好了,從此沒有發作過。

那麽黃老師的理論的真相是什麽呢?像這樣畫個圈就能治好所有的病嗎

其實黃元禦的“中土圈”理論說白了,就是人體各個器官的功能是相互關聯的,壹個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其他所有器官的功能。如果我們從這些環節中的任何壹個環節進行調節,我們都可以使人體朝著正常的方向運動,而黃元禦認為最重要的環節是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