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學:
《大學》是壹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為《禮記·戴孝》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春秋戰國時期曾子所作。實際上是秦漢時期的儒家著作,是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南宋朱在受到北宋程顥、程頤的推崇後,撰寫了《大學章句》,最終與《中庸》、《論語》、《孟子》並稱為“四書”。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的官方教科書和科舉的必讀書目,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
2、中庸之道:
《中庸》是中國古代關於人生修養領域的壹部道德哲學專著。它原本屬於《禮記》第三十壹章,是儒家經典之壹。據說是戰國時期子思寫的。
其內容肯定了“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把“誠”作為世界的本體,認為“誠”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提出了“博學、質疑、慎思、明辨、持之以恒”的學習過程和認知方法。
擴展數據:
大學提出的人生觀與儒家思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觀的進壹步拓展。這種人生觀要求註重個人修養,擁抱積極的目標。這種培養和要求主要是基於儒家道德。
三綱八旨具有階級性,“明德”“至善”是封建主義對君主的政治要求和倫理標準。“紀律”“知識”等八項,要求在修養方面,將三個方案中的政治理念和倫理思想結合起來。
《大學》還繼承了孔子的仁政學說和孟子的民本學說。《大學》裏的統治者都裝成“人民的父母”,其實還是站在剝削者的立場上這麽說的。
他們所謂的“愛民”、“不暴力”,不過是為了維護他們上層建築的經濟基礎——生產力。只有這樣,他們的非生產性和剝削性的生活才能得到鞏固。
百度百科-大學
百度百科-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