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陽書院(今河南鄭州登封嵩山)[1]與石鼓書院(湖南衡陽石鼓山)[2]有爭議。
應該是日學院
應該是日學院
應該是日學院
應天書院又稱應天府書院、睢陽書院、南京書院、杜南書院、南京國子監,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南湖。
五代後金時期,宋禹城(今河南禹城)壹位學者在德國將軍趙誌的幫助下聚集講學,創辦了睢陽書院。在死後,他的學生齊繼承了老師的事業,繼續辦學,書院也發展起來了。[7]北宋建國初期,急需人才。當時綏陽書院的學生參加科舉考試,考第壹名的多達五六十人。各地文人墨客慕名千裏而來,來到松州求子的絡繹不絕,出現了“遠近文人皆歸”的盛況,其中就有範仲淹唱的“先天下之憂,後天下之樂”。
嶽麓書院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南嶽七十二峰最後壹座山峰嶽麓山下。五代時,芷玄等兩位僧人在嶽麓建房辦學,形成了書院的雛形。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巡撫朱東效仿,擴建成立嶽麓書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宋真宗召見單長洲,授予嶽麓書院“嶽麓書院”稱號,成為中國四大書院之壹。[13]
宋之交,嶽麓書院被戰火洗劫壹空,毀於壹旦。乾道元年(1165),湖南安福令劉詢在譚智府重修嶽麓書院。他還聘請了著名理學家張騫的主教魯玉娥,進壹步鞏固了嶽麓書院在南宋的教育和學術地位。乾道三年(公元1167),朱來訪,與張騫談學,開此先河,形成了正宗的“張著之學”的學術傳統。袁承襲宋制,書院不斷發展,章程日趨完善。1275年,元兵攻長沙,嶽麓書院被放火。
位於江西省九江市五老峰南麓的白鹿洞書院是世界文化景觀,享有“中華第壹書院”的美譽,被評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創建於南唐元年(公元940年),是中國第壹所完整的書院;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原國學)創建於南唐,是中國歷史上唯壹由中央政府在首都以外建立的國學。宋代理學家朱在成為芷南康軍(今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時,重修書院,親自講學,確定書院的辦學規則和辦學目標,並請額和禦書,使他在宋末清初名揚中國。
嵩陽書院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北2.5公裏的嵩山南麓,背靠季峻峰,面向雙溪河。因位於嵩山之陽,故名嵩陽書院。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八年(公元484年),稱嵩陽寺。唐朝改松陽觀。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李治皇帝遊覽嵩山時,封其為宮,稱“奉天宮”。著名的唐代書院遺跡,重達80余噸的“大唐碑”(全稱是“大唐松陽官濟聖德感應碑”),刻於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被譽為“松山碑王”。
石鼓書院位於湖南省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
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衡州秀才李寬在合江閣旁建宅,名為“求真”(李寬鐘秀才書院),在此潛心讀書,成為石鼓書院的雛形。北宋宋景佐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授予“石鼓書院”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