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從哲學的角度列出了後面要討論的六個最重要的問題。
這六對概念的內容都列出來了,後面都會講到。妳選其中壹個,我們到後面看看,都可以看到它在後面的什麽地方。
目錄就是古人在寫書的時候,雖然沒有壹個明確的東西,但是按照這個東西,按照這個邏輯,有意無意地去安排。
比如聲與音的和諧。
敲木板的聲音是木頭的聲音,而我們的是肉的聲音,敲金屬的聲音叫黃金的聲音。那它沒有聲音嗎?哆來咪是挑剔的,音階、宮、商、角、簽、羽,從而形成和諧的音樂。
因為兩者有區別,所以能形成和諧的音樂。
以古希臘人為例。畢達哥拉斯曾經看著豎琴,他覺得自己發現了宇宙最高的奧秘。為什麽?只有那把豎琴的琴弦長短不壹,才能形成和諧的音樂。這叫和,是差異的統壹,就是這樣形成的。
這種音聲結合沒有具體的例子,那我們就改成跟它走吧。
比如大多數人理解的有前有後,有後有前。妳在前面,我在後面。但是看看後面那個關於這個問題的談論,是多麽的深刻。看壹下第七章。妳看它的具體內容在第七章討論。
“永永遠遠,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為不是自己生的,所以能永生。”“聖人第壹個活在肉體之外,不就是因為他們的無私嗎?所以,可以私了。”
妳看,後面在前面,這是前後左右。什麽叫身在體後,身在體前?也就是說,妳越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後面,人們就會認為妳可以交朋友,妳會領導大家,大家都不會吃虧。妳越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身後,人們就越是推動妳前進。這是我說的。
如果壹個人是壹個團隊的領導者,他想把所有的利益都抓在自己手裏,壟斷所有的利益,那就完了,最後大家都會把他推倒。也就是說,妳越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身後,就會有越多的人追隨妳。這叫陪妳去。
脫離妳的身體意味著妳想離開我...“沒有我”這個詞用得很好。妳越忽視這些身外之物,妳的存在狀態就會越好。因為太貪心的人都知道最後的結局。如果妳覺得這壹段不夠,讓我們看看第66章,讓它更清楚。
什麽叫身在體後,身在體前?“要想走向人民,就必須用文字。”如果妳想站在最上面,領導下面的這些人,妳必須在語言上保持謙遜和謙讓。
“要想當祖宗,就要在身後”。如果妳想帶領大家走在前面,妳必須知道如何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後面。這是什麽樣的領導?這是什麽樣的父母...
“是以聖人之位而民不重,民不害前。”在上面,大家都不覺得有壓力,在前面,大家都不覺得有詛咒。妳看,這不就是齊頭並進的道理嗎?前面就四個字,後面討論的卻是內容。
最後壹句就更有名了。“是世間百樂不厭推,無可爭議,故世不能與之爭。”
快樂的推著永不疲倦,大家壹起往前推,不累,不煩。所以越是無私的人,最終越有可能實現自己的自私。
這本書不是給大家說教,它告訴大家壹些事實。只要妳懂得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就很容易明白這個道理。
就馬立克雲,有人采訪他,說他的競爭對手是誰,沒有人。沒有競爭對手,所以世界無法與之抗衡。
~樊登讀書會韓老師談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