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火麻仁兩升(500克),芍藥半斤(250克),炒枳實半斤(250克),去皮大黃壹斤(50克),去皮厚樸壹尺(250克),去皮杏仁壹升(250克)。
用法:取六味、蜜、丸,如梧桐樹大小,服10丸,壹日三次,漸次,依識而定(現代用法:以藥為沫,煉蜜為丸,每次9g,壹日1-2次,溫開水送服)。
功能:潤腸、清熱、行氣、通便。
主治:胃腸燥熱,脾虛便秘。大便幹燥。
方傑:這個方子的證治是胃燥熱,脾津不足,在《傷寒論》裏叫脾約。
加減變化:對於痔瘡、便秘患者,可加桃仁、當歸,養血補血,潤腸通便;痔瘡出血屬於胃腸燥熱,可酌情加入槐花、地榆涼血止血;燥熱傷津者,可加生地黃、玄參、石斛,增液通便。
現代應用:本方用於治療腸燥便秘、習慣性便秘、產後便秘、痔瘡術後便秘。
註意:雖然這個處方是瀉藥,但它含有可以攻擊和打破停滯的產品。因此,不適用於身體虛弱、津液不足、氣血不足的老年人,孕婦慎用。
附:
五仁丸
組成:桃仁、杏仁麩炒、去皮尖、各壹兩(各60g)、松仁(5g)、柏子仁(15g)、烏梅仁(3g)、陳皮(120g)。
將五仁碾成糊狀,放入陳皮粉中,研勻,煉蜜為丸,大如梧桐樹。每次服10丸,(9g),飯前用米沖服(現代用法:五仁研成糊狀,陳皮為粉,蜂蜜煉丸,每次服9g,1-2次,溫開水送服)。
功能:潤腸通便。
主治:津液腸燥。排便困難,老年人及產後血虛便秘。舌幹津少,脈細澀。
五仁丸和麻子仁丸都是潤腸通便的藥劑,但五仁丸將富含油脂的堅果與陳皮結合起來理氣行氣,用於潤燥滑腸,治療津液不足型便秘。麻子仁丸主要由火麻仁、杏仁、蜂蜜、白芍組成,還配以小承氣湯瀉熱通便,能補中瀉下,擅長治療胃熱燥熱、脾虛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