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漢代樂中的代表樂舞《明君舞》表現了怎樣的場景?

漢代樂中的代表樂舞《明君舞》表現了怎樣的場景?

又稱明君舞,是晉代著名的樂舞。其內容表現了漢朝王昭君嫁匈奴的故事。因為他想避開晉朝皇帝司馬昭,所以把“趙”字改成了“明”。《舊唐書·樂記》記載漢元帝入朝時,匈奴單於被許配給他。這位長期不受皇帝寵愛的後宮美女,就是王昭君。昭君即將遠嫁時,她去皇宮向元帝告別。結果她“容光煥發,攪得天子後悔莫及。”。漢人可憐他為這首歌遠嫁,也就是“明君”之歌。到了晉代,已經有樂師、舞者非常擅長表演這種歌舞了。《樂府詩》卷二十九曾收錄“王明軍”壹詞,記載了石崇的私人女詞人呂竹善演明君,以及她所用的舞詞,包括“愁傷五臟,淚觸朱穎”、“願展翅,收為遠征”等充滿哀愁和向往的句子。這是壹種歌舞形式,伴有器樂。因為表現的是北上之事,自然要用“胡佳”。後人解釋樂府詩,說“胡賈《明君》有四招,即上舞、下舞、上舞、下舞”。也有人說《明君》有五招,即五級表演:慈漢、跨鞍、望鄉、沖雲、入林。《五條巷》的理論包含了邊塞故事的全部解說,大概很有音樂性。舞蹈《明君》的具體表演,今天不得而知。不過,從晉代就有專門的樂師、舞者擅長表演這種舞蹈,並且在史料中有所記載來看,應該是壹個很有意思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