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欄:張亮、田穰苴、孫武、吳琦、樂毅
左欄: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記。
這十人中,春秋戰國五人,西漢兩人,三國六萬五千四百三十八+0人,唐朝兩人,其中包括西周初年至唐元年間,在軍事上有突出成就的十人。這十人是唐朝的武廟十哲,但是到了宋朝,武廟十哲的人選發生了變化。
到了宋代,武祠的主祀也是姜子牙,副祀也是張亮。除了這兩個人之外,還有十個人陪同朝拜,即:
東西方: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記。
從西到東:田穰苴、範蠡、韓信、李菁和郭子儀。
相比較而言,宋代武廟十哲去掉了吳起和田雷,張亮不在十哲之列,後被管仲、範蠡和郭子儀取代。原因是道德。吳起曾經殺妻求饒,讓人覺得吳起太功利,太不人道,太殘忍。由於戰爭激烈,田雷被殺了。田雷領導的這場戰爭總共殺死了大約壹百萬人。這個數字太恐怖了,讓人覺得田雷太殘忍了,所以這兩個人被帶走了。
那麽讓我們把唐朝和宋朝武寺的人都算在壹起,看看他們有什麽功德和能力。是名不副實還是名不副實?
壹.張亮
張亮是漢初三傑之壹,劉邦稱張亮為“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之外”。張亮是劉邦的謀士,壹生為劉邦策劃了無數的謀略。張亮開始協助劉邦西進進鹹陽,用金錢欺騙秦將領,入侵武關,用鴻門宴示弱,讓項羽放棄對劉邦的敵意,燒棧道,讓項羽放下對劉邦的戒備。以下是以下。
缺口協議後,勸劉邦撕毀協議,追擊項譜,最終形成了蓋夏之戰的局面,幫助劉邦打敗了狂妄的項羽。張亮的戰略占了先機,但劉邦離不開韓信,但他必須能在正面戰場抵擋住戰神項羽的四年進攻。除了蕭何的後方支援和漢軍的戰鬥力,張亮的戰略對打敗項羽起了更大的作用。
張亮的主要軍事能力體現在“戰略”二字上。雖然張亮本人的戰鬥力不是很猛,但是輔助明主劉邦就更厲害了。張亮天生就是謀士,而張亮的定位是:高級謀士、軍事家、戰略家。唐宋時期的武廟將張亮置於僅次於姜子牙的地位,這說明張亮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唐宋的認可。
第二,田穰苴
田穰苴,又名司馬懿,春秋末期人。他是齊國田皇室的旁系。田穰苴的事跡記載很少,只知道他曾經率軍大敗金、燕,同時為了建立軍紀,殺死了齊國的重臣莊佳。這叫秉公執法,樹立威嚴。至於如何打敗金和燕,史書記載有些離譜。
田穰苴升任齊大司馬,後以司馬為氏,成為司馬氏的祖先之壹。但後來,齊王聽信讒言,降職田穰苴,田穰苴抑郁而死。然而,田穰苴給後人留下了壹部著名的藝術著作《司馬法》。
這種兵法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兵法,甚至比《孫子兵法》還要古老,成為後世的軍事教科書。這部兵法記載了軍法、軍禮、軍規、條例等諸多法規,是後世諸多朝代建軍的參考課程,但很多內容都失傳了。
田穰苴這本書最大的作用就是保存司馬法。如果沒有這個兵法,田穰苴不會去武祠,他的名字也不會這麽有名。然而,有人說這本書是姜子牙寫的,但田穰苴顯然與此有關。田穰苴的主要軍事才能體現在他的軍事著作中,但他缺乏實踐經驗。
第三,孫武
孫武,春秋末期人,著有著名的《孫子兵法》。孫武被後世神祗稱為“軍事家之聖”,簡稱“兵聖”。在中國軍界,沒有人不知道孫武和孫子兵法。
孫吳,齊國人,因為沒有用武之地,來到吳國。伍子胥向吳王闔閭推薦孫武,孫武和伍子胥輔佐吳王闔閭。他們用壹系列的策略打敗了強大的楚軍,成功地進入了楚國的都城。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居易戰爭。要知道楚國是當時最大的諸侯國,也是強國之壹。吳國只是壹個新興的小國,但孫吳能夠使用策略。
孫吳還協助吳王闔閭打敗越王勾踐,幫助吳國成為春秋末期的霸主。吳王闔閭死後,伍子胥被殺,孫武隱居,潛心寫作《孫子兵法》,也就是《孫子兵法》。孫武的職位是:高級謀士,軍事著作作者。他的主要能力還體現在謀略上,給將軍出謀劃策,而不是自己率軍。
第四,吳起
吳起是壹個比較全面的人。除了道德,他還是個軍事奇才。吳起壹生在魯國、魏國、楚國任職。無論在哪個國家,無論強弱,他都能打贏戰爭,他親自率軍作戰。不僅如此,吳起還是壹位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他不僅能親自率軍作戰,還能撰寫軍事著作。他有壹本書,伍茲的戰爭藝術。
吳起學的是儒學,後來改行做軍事家。當他為魯而戰時,他率領軍隊打敗了強大的齊國。後來被魯國君主懷疑,來到魏國。他受到魏文侯的重用。當時的魏國人才濟濟,政治清明,是戰國第壹強國。
吳起擔任魏國西河太守,創立了戰國第壹支特種作戰部隊——魏武祖。有吳國在其中的魏國把秦國封鎖在關中平原,無法向東出去。吳起也立下了以五萬魏武祖擊敗秦國五十萬大軍的經典戰例。
後來吳起在魏國被疑,逃到楚國。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吳起開始在楚國進行改革,以獲得力量,因為這促進了楚國貴族的利益。楚悼王死後,吳起被楚國貴族所殺。
從吳起的經歷來看,他是文武雙全的軍事奇才。他的主要能力體現在很多方面,即能領導軍隊打仗、治軍,也能進行政治改革、寫兵法,所向披靡、所向披靡。吳起是十哲中另類、傑出、全面的壹位。
動詞 (verb的縮寫)樂毅
樂毅是燕國的壹位將軍,也是戰國早期著名的士兵楊樂的後代。燕國歷史上最英明的君主燕昭王統治時期,樂毅投靠了燕國。樂毅壹生中最著名的事件是五國伐齊。當時齊國的君主是齊王。因為軍事上吞並了宋國,政治上沒有解決各國的顧慮,齊國受到燕國、趙國、楚國、韓國、魏國五國的牽制。
五國聯軍以為主,五國攻打齊國。齊國戰敗,齊王被殺。然後樂毅率領燕國軍隊獨自進攻齊國,拿下了70多座城市。只有即墨和巨安沒有攻下,樂毅也攻不下這兩個城市。結果,死了,燕繼位,而燕不同意。他想召回回燕,而不敢回燕。
樂毅的定位是,他是壹個軍事將領,戰鬥在前線,但樂毅的壹生除了齊國之戰沒有其他記錄,而齊國之戰也是虎頭蛇尾,始終沒有攻下齊國最後的兩座城,最後由齊國名將田單繼任。
六,田雷
白起是秦項時期的名將,是整個冷兵器時代殺敵最多的將軍,是殲滅戰的鼻祖。白起壹生打了太多仗,從沒輸過。最著名的三次戰役是:猗雀之戰、燕之戰和長平之戰。
在伊闕之戰中,田雷采取了集中兵力打壹軍,以少欺多的策略。先集中兵力殲滅實力較弱的魏軍,再調頭進攻韓軍,壹舉殲滅了魏、韓聯軍24萬人。在顏雍之戰中,田雷深入楚國腹地,破釜沈舟,命令士兵只帶幾天的口糧,以此來激勵士氣。他們利用洪水湧入楚國都城鹽城,最後入侵楚國都城,這是自白駒之戰以來楚國第二次被攻破。
長平之戰,以誘敵深入、分割包圍的策略,包圍了趙的四十五萬大軍,消滅了這支軍隊。這是戰國時期規模最大的壹次殲滅戰,壹舉打掉了趙國的主力,讓六國聞風喪膽。這是田雷。他的地位是戰無不勝的軍事將領,是軍事家的代表人物。
田雷的軍事才能體現在他高超的指揮藝術、巧妙的謀略和殲滅戰的戰爭思想上。他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是整個戰國時期領導軍隊成就最大的將軍。
七、韓信。
韓信,人稱兵仙,國士無雙,是秦末出現的軍事奇才。因為得不到項羽的重用,韓信投靠了劉邦。在夏侯嬰、蕭何、張亮的推薦下,韓信得到了劉邦的重用,從此壹發不可收拾。
韓信創造了壹個又壹個經典戰役。韓信以魏為聲東擊西,以少量兵力牽制魏軍主力,然後讓主力從其他地方偷偷渡河,壹舉擊敗魏,攻下魏。韓信用最後壹戰打趙,以主力背水列陣於河邊引誘趙進攻,並讓兩千輕騎埋伏在趙的營寨邊,等趙出寨迎戰,兩千輕騎進攻趙。
韓信突然襲擊了齊國。他說服齊王趁他不備攻打齊國。攻打龍郤時,在渭河上遊用沙袋擋水,引誘龍郤出戰,並故意撤退。龍郤追擊後,讓人卸下沙袋,龍郤的軍隊被淹,韓信大獲全勝。
韓信是壹個充滿謀略,所向披靡,所向披靡的戰略將領。韓信所有的戰爭都不是靠蠻力贏的,而是靠謀略贏的,大部分戰爭都是以少勝多。韓信的軍事才能體現在他巧妙的計劃中。他是陰謀家最有力的代表。
八、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武廟十哲中唯壹的壹位,但也是壹位頗有爭議的人物。太多人不能理解諸葛亮。很多人以為諸葛亮能進武祠是因為忠義,更多人認為諸葛亮軍事能力差。那是因為諸葛亮的政治能力太強了,這是相對的。
諸葛亮軍事才能的第壹個體現是:隆中對戰略。這是壹個政權的最高政治策略。軍事為政治服務,政治包括軍事。隆中對劉備說要統壹天下應該怎麽做。隆中對第二年,劉備已有荊南四郡,隨後壹路發展,攻下益州、漢中,勢力達到頂峰。其中,由蕭何和張亮組合而成的諸葛亮在戰略上弱於張亮。
諸葛亮軍事才能的第二個體現是:率軍打仗。劉備死後,諸葛亮上臺,先是平定了南方的叛亂,接著是六年五次的北伐。蜀漢的實力只有曹魏的五分之壹,但諸葛亮完全靠個人能力彌補了蜀漢實力的不足,發動了北伐,以攻為守,尋找機會。
在五次北伐中,除了第壹次因用人不當而失利,其他從未再失敗過。諸葛亮很謹慎。北伐最大的目的不是攻城掠地,而是順勢而為。大家都知道曹魏已經穩定,北方鐵板壹塊,要打敗曹魏不是那麽容易的,但是諸葛亮還是依靠自己的個人能力來對抗曹魏。
第二次北伐殺了新美樂股份公司,第三次北伐攻下了武都和尹平兩郡,第四次北伐斬了司馬懿的三千兵,第五次北伐司馬懿不肯出戰,直接消耗了諸葛亮。
除了實戰,諸葛亮對軍隊的管理也很厲害。司馬懿曾在參觀諸葛亮留下的營盤後稱贊諸葛亮為天下奇才,諸葛亮有壹部傳世的軍事著作,名為《十六賤策》。諸葛亮的定位是全能型儒家將領,即懂軍事理論,有實戰經驗,但過於謹慎,寧願損失最小也不願冒險。
唐太宗、李世民、李靖都曾稱贊諸葛亮的治軍之道和他的八陣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要知道這兩個人本身就是造詣很高的軍事家,諸葛亮之所以能進武神殿,是因為他的軍事才能,而不是別的。
九、挖掘
李靖是唐朝的戰神,他的功績和能力甚至大於韓信。李靖既懂戰略,又善於用兵。他投靠李世民後,李靖成為他的重要助手,參加了平定孝賢割據、攻滅福貢水的戰爭。這兩場戰爭都是李靖的策略,最終成功了。李淵甚至稱贊韓信、田雷、衛青、霍去病不如李靖。
李靖在涇陽之戰中與其他唐軍壹起以壹萬多人對抗二十萬突厥軍隊,所有軍隊中,只有李靖的軍隊完好無損。唐朝與突厥的戰爭中,李靖率領三千騎兵深入草原,突然襲擊李傑可汗,大獲全勝,與李記壹起打敗突厥,直接消滅了東突厥。
在唐朝與吐谷渾的戰爭中,李靖數次擊敗吐谷渾軍,直接擊潰吐谷渾軍,導致可汗被殺,吐谷渾滅亡,解除了唐朝西部邊境的威脅。李靖在唐朝打過仗,在北方打過仗。從建國之初就不斷對外擴張,幾乎沒有失敗過。
李靖被定位為有謀略的將軍。李靖從不硬拼,基本靠正確的策略。他是唐朝的頭號戰神。
X.李記
李記,原名徐士奇,最初在翟讓投靠瓦崗軍,擊敗隋朝派出的名將張須陀,數次擊敗叛軍王德仁,與石密壹起擊敗宇文化及。後來,李記和石密壹起投靠了唐朝。溧陽之戰,李記因小夜曲投靠竇建德,後找機會投靠唐朝。
李記參加了虎牢關之戰,與李世民壹起打敗了宋金剛,與李世民壹起討伐王。在虎牢關戰役中,參與了對竇建德和王的進攻。宗成之戰,李記被劉黑闥全軍覆沒,只身逃亡。湞水之戰,李記擊敗了劉黑闥的雅部。
與李、李靖壹起參加了攻滅福貢水竿之戰和滅東突之戰,與李靖聯手滅東突。李記還參加了攻滅唐朝薛延陀的戰鬥和攻打李世民高句麗的戰鬥。李記立下了戰功。唐高宗時期,李記隨統帥進軍遼東路,滅了高句麗。
李記的定位是身經百戰的將軍,軍事能力應該僅次於唐朝數壹數二的將軍李靖。
Xi。管仲
管仲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國相,他幫助齊桓公取得了霸權。管仲的主要能力是政治上治理國家,處理內政。同時也有壹些軍事改革,主要是改革齊國的軍事制度。管仲把齊國劃分為21個鄉,15個鄉從事軍事作戰,另外6個工商鄉不從事作戰。規定五鄉壹帥壹萬壹千人,然後齊分五鄉。
管仲正是依靠這壹制度,使齊國的軍事組織得以明確。春秋戰國時期,全民皆兵。敵人來了就上戰場,分工不明確。自管仲變法後,齊國開始強盛,但管仲的主要才能在政治上,他率軍打仗幾乎壹無是處。唯壹的事情是軍事改革,這也與政治有關。
管仲還參與了與齊桓公的壹些戰爭,並提供了壹些策略。但管仲的主業是治國,所以管仲的定位其實是政治家和改革家,和軍事關系不大。
十二。範蠡
範蠡,春秋末期楚國人,輔佐越王勾踐。範蠡在勾踐手下的作用類似於張亮在劉邦手下的作用,但不如張亮的戰略。他主要給了勾踐壹些建議,包括政治和軍事。勾踐的七策是文子提出來的,範蠡的作用相當於文子。
範蠡最終幫助越王勾踐打敗了吳王夫差,消滅了吳國。在他成功的時候,範蠡和張亮壹樣,選擇了退休,以保全自己的生命,而那些不願離開勾踐的人則被處死。
範蠡的角色是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為勾踐提供了很多謀略。勾踐的成功有三分之壹是範蠡的,範蠡也是最早的經濟學家,幾次成為商界巨富。
十三。郭子儀
郭子儀是唐代著名的軍人,也是安史之亂的主要安撫者之壹。郭子儀和李光弼壹起成為平定安史之亂的主要領導人。兵部尚書郭子儀相當於國防部長,他領導唐軍抗擊叛軍,最終平定了安史之亂。
還率領軍隊多次挫敗了吐蕃軍隊的入侵,並平定了、華節度使周的叛亂。郭子儀是四朝元老,經歷過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四位皇帝。他在唐朝的地位很高,很有威望。
郭子儀的定位是他是唐代偉大的中興之星。他壹生忠心耿耿,東拼西湊為唐朝賣命,最後善終。
從唐宋武廟十哲的分析來看,不考慮其他因素,如果只論軍事人才的話,唐朝選出的武廟十哲更合適。就軍事人才而言,白起和吳起是不應該被拿走的,而宋朝加上的範蠡和管仲是名不副實的。他們的專長不是軍事,但可以進入武神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