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李善長:明朝開國第壹功臣,第壹宰相。早年投靠朱元璋,跟隨他征戰,浴血奮戰,功勞不小,堪比漢朝丞相蕭何。洪武初年為左丞相,後封為宣國公。他受命監管元朝歷史,撰寫了《太祖魯迅》和《大明李記》等書。洪武三年(1370),升任特金、光祿大夫、左、太師、中書左丞相,成為韓公,年薪四千石。他的後代是世襲的,可謂是非常重要的大臣。
3.楊慎:楊慎的知識面很廣,經學、詩詞、歌詞、訓詁、音韻、哲學、金石學、書畫,天文、地理、生物、醫學都有涉獵。其中,文學是最好的。他壹生文學創作從未間斷,無所不精,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雜劇、彈詞、小說、民歌、諺語等作品。他在大量創作的基礎上,發表了許多真知灼見,形成了自己獨立的文學思想,留下了《聖安寺詩》、《五言法祖》、《譚千裏》等專著。楊慎據說讀過他壹生所有的書,200多本,還有《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流》都是他寫的。
4.魯尚:魯尚,宣德十年(1435),鄉試第壹名(謝園),鄭桐十年(1445),中考第壹名(會元),後為殿試第壹名(狀元)。對於公司裏的“三元”。歷任兵部尚書、房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少保親王、神神廟大學士。為人正直、寬厚、寬容,人們說:“我賢惠,商為先。”棋子是文怡。著有《尚速寫》、《尚文集》、《赭山筆塵》、《宋元資治通鑒》等。商洛是科舉時代的奇才,百年難得壹見的奇才,連中三元的人,百年難得壹見。
5.常遇春:常遇春,明朝第壹猛將。常遇春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手下的壹名戰士。作為部隊中的前鋒,他英勇作戰,橫掃幽燕,直奔元上都。因曾攻克開平郡(內蒙古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被封為開平王、鄂公,常遇春只活到40歲,病死在六合河。他壹生中從未被打敗過,被譽為常勝將軍。他自稱能縱橫天下十萬大軍,軍隊號稱“十萬大軍常”,人們稱他為“天下奇人”。死後被追封為“開平王”。
6.王陽明:王陽明是中國少有的奇才。產生這樣壹個人,能和孔子並駕齊驅,需要1500年。他是明朝同時代唯壹能與張抗衡的人。他不僅是哲學家,還是教育家、政治家、軍事家,詩詞歌賦皆精。他是中國唯壹壹個德行不朽、貢獻不朽、說法不朽的聖人。他的“良知說”成為明末官方學派,弟子遍布天下,不亞於鬼谷子。
7.吳承恩:吳承恩,明代傑出的小說家,著名神話小說《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從小天賦異稟,愛好廣泛,才華橫溢。他擅長繪畫、書法、歌詞、圍棋,還喜歡收藏法貼的名畫。少年時,他因出眾的文采在家鄉小有名氣,受到人們的賞識。他認為自己在科舉考試中“像撿了壹根芥菜壹樣好”。然而恰恰相反,他在科舉場上極其失意。他考了多少次,連舉人都沒考上。直到45歲,他才被壹歲的龔升錄取。因為他的失意,糟糕的境遇,貧窮的生活,他壹度被勢利小人嘲笑。這些經歷,都加深了他對封建官場、科舉考場腐敗、社會世態炎涼的認識,在他的內心種下了不平和反抗的種子。
8.李時珍:明代著名的醫學家。1565年以來,李時珍遍遊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采集藥物標本和方劑,拜漁民、樵夫、農民、馬車夫、醫藥工作者、捕蛇者為師,查閱歷代醫藥書籍925種,記載書籍數千萬冊。
9.朱迪:朱迪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但他比他父親更有權勢。朱迪壹生所做的大事有遷都北京、派鄭和下西洋、攻占越南、使越南成為中國的版圖、數次進攻韃靼部落、讓謝晉編《永樂大典》等。在朱迪時代,中國是最強大的,所有國家真的都來朝鮮了。朱迪的文學和武術使他成為不朽的聖人。
10,宗巴克:宗喀巴大師,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佛教理論家,密宗大師。宗喀巴大師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俗稱“黃教”)的創始人,被尊為藏傳佛教文殊菩薩的化身。宗喀巴先生壹生都是名師,而且博覽群書。他的教義選擇以深刻嚴謹的態度吸收西藏各派的理論和見解,采用原始佛教中的乞食、座次、衣飾等方法,主張般若中觀與密宗金剛乘的融合,認真糾正舊派佛教的流弊,嚴格持戒,並戴上黃帽子以區別於其他舊派,從而成為14、5世紀藏傳佛教的改革家,由此創立了藏傳佛教的黃帽子派。作品《密宗道紀廣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