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我的看法。首先要明白為什麽西方文化強調個人,宣揚個人利益至上。
根本原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文化基礎。
明確壹點,任何文化要想發展,就必須適應並推動當時的經濟發展。
在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前幾百年,歐洲壹直處於神權統治的黑暗時期。
在文化方面,教義至上,人的身體和靈魂要獻給上帝等等。所以,宗教勢力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創造了很多不人道的迫害手段,比如燒死女巫,把不信仰基督教的人指稱為異教徒,把他們關進瘋人院(參見福柯的《瘋狂與文明》)。
在經濟方面,也是最根本的方面。所有資產和資本都集中在教會、領主等少數人手中,實行嚴格控制。它們不僅剝奪了人們的財富,也剝奪了人們獲得財富的權利。
西方歷史上很少有統壹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是由小領主小諸侯的分散國家統治。不像中國中央集權那麽強,言論相對自由。在A國因發表反動言論被通緝,到對面的b國要走兩步,所以西方的精神文明由於競爭激烈,實際上發展得更加蓬勃。我們知道經濟發展需要團結,而文化發展需要鼓勵,這也是為什麽中國的文化基礎在春秋戰國時期發展到最激烈的程度,而中國的國家經濟發展在隋唐時期達到頂峰,西方文化在我們隋唐宋時期開始萌芽,而經濟發展的頂峰卻是在我們相對最弱的時期——明清時期。
後來民間反教會壓迫運動時有興起,反教會反專制呼喚人文主義的思潮逐漸加強——文藝復興運動開始,之後逐漸興起——啟蒙運動,逐漸發展,使社會出現了更多的中產階級,包括醫生、訴訟律師、作家、音樂家等等。這些人可能不是很有錢,但他們純粹在文化上支持人文主義。然後由於歐洲科技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地主們逐漸發現有比種地更能賺錢的生意。甚至壹些沒有務農的人也可以通過加工自己的棉花賺得比自己多。但是由於封建社會官僚的權力很大,他們能夠剝奪那些靠腦子掙錢的商人,隨便加這個稅那個稅給妳,但是他們不服氣就會拿走妳的工廠,所以當時社會上的中小資產階級。大官僚、大地主,經過大量的盤剝和圈地,開始了自己的資本運作生涯,卻發現還有比自己更有權力的人,覬覦自己的財產...商人的壹個共同特點是,他們都反對特權和官僚,他們必須有壹個足夠自由的市場來正常運作他們的資本。所以,當西方社會普遍發展到經商比種地還快的時代,從下到上,壹層壹層地反對專制、官僚、特權,直到轉而反對最高權威——國王。這個時候,資產階級革命轟轟烈烈地自然爆發,他們的群眾基礎和文化基礎是什麽?同樣是當時轟轟烈烈的人文主義思想運動,“自由、公平、私有財產都不是。”
看這裏,清楚了嗎?說白了,在西方,權力是分了又分的,是為了大家更好的做生意。
確保公平自由市場的政治制度。而且他們的經濟思想是“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卻不自覺地促進整體利益”和“自私導致的無私”,這種思想在西方盛行了近百年。
剛剛從黑暗統治下解放出來的歐洲人民,幾十年來在蓬勃發展的新時代得到了雨露的滋養。西方經濟和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工廠規模越來越大,資金需求呈指數級增長,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豐富。壹個小歐洲已經發育完全。這時候我們該怎麽辦?有這麽多買家,賣家自然會擠破頭去海外尋找新的土地、礦產、資源。就這樣開始了長達兩百多年的血腥殖民歷史,為了什麽?說白了還是為了生意。他們對自己的人民確實是民主自由的,但對那些殖民地人民卻是比歐洲黑暗時代甚至奴隸時代更不人道的壓迫!為了什麽,做生意,滿足本國人民強烈的生活需求。
問題來了,為什麽西方社會,僅僅過了壹百多年,就創造出了比過去壹千年更加豐富多彩的社會?如果妳學過經濟學,妳就會知道,市場是供給和需求相互實現的地方,達到均衡時的指標就是價格。起初,在新解放的歐洲,人們的生活從饑寒交迫走向溫飽。這壹時期的需求自然旺盛。總是有買不完的貨,而且沒有賣的壓力。從溫飽到小康,人們的眼界逐漸開闊,開始學會享受生活。需求從數量需求轉變為品種需求。資本家希望更快更強地做生意,發展科學技術以提高生產力,發展融資渠道以降低資金流動的成本。更快更大規模的生產,這壹切的文明,都是壹個雙贏的結果——人民過上好日子,只要想要,能買,都可以由賣家以不同的方式提供,賣家偷偷數鈔票,用錢賺更多的錢。當然,生產是以對殖民地的剝削為基礎的。
西方社會驕傲地把他們的“自由、平等、民主、人道”等口號,當成西方百年來蓬勃發展的真理。這個時候,當人們厭倦了小康生活,需求的增長就慢慢放緩了。畢竟人的欲望不是無止境的,但是供給端還在拼命生產,最後還是要全社會來滿足需求。於是在20世紀30年代,西方爆發了最著名的經濟危機。這時,壹個叫凱恩斯的家夥走了出來。他發現,人的消費欲望隨著財富越來越慢,窮人會“月光”。他們越富有,就越傾向於保留他們的財產。誰告訴妳西方人做了那麽多剝削的事情(包括從中國刮了很多錢)社會上有錢人那麽多,什麽都不想買。這時候我該怎麽辦?有兩種方法。首先,政府幫助人們花錢並在公基投資(所以為什麽富人必須繳納更多的稅,部分是為了社會穩定,更重要的是因為這個原因)。第二,它發展出更有效的“誘惑”手段,調動人的購買欲望,有欲望就賺錢,沒欲望就賺錢,創造欲望。所以有各種各樣的手段,不要只認為是廣告,當今社會所有的媒體。比如《康熙來了》《高跟鞋秀》《女王護膚品》《xxx》...讓妳有意無意的激發欲望,所以整個社會就是壹個充滿欲望的社會。很多欲望其實不是人的主動欲望,而是被動欲望,是資本家吹出來的泡沫欲望。泡沫自資本主義誕生以來就存在,但從上個世紀開始,它被吹到了壹個極其龐大的狀態。哪怕是貪婪地多吹壹點點,就爆壹次,經濟就波動壹次。這就是現代社會,為什麽在物質生活如此發達的今天,人們的幸福感似乎並沒有比以前高多少,尤其是西方社會的通病,就是人的道德墮落,精神空虛,精神病患者越來越多,等等。...
西方社會是壹個非常理性的社會,這也是他們在資本主義黃金時代發展起來的原因。其實所謂的“自由、平等、民主”都是這些美好詞匯的背後,比如“弱肉強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物質至上”。前幾年,我年輕,熱血,經常看國外是多麽的民主,發達,令人向往。但是隨著我閱歷的增長和對西方歷史、社會、政治、經濟的深入解讀,我發現西方社會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美好。它現在的幸福——歐洲人民的高福利生活,美國人民的超前消費生活——是壹百年前建立的。對於其他國家,尤其是對於我們中國來說,在赤裸裸的血腥掠奪之上,沒有當初醜陋的原始積累,骯臟的第壹桶金也不會有現在的發達,他們也不可能站出來指責我們汙染過度,指責我們不重視人權,指責我們通過無償援助其他國家破壞了公平的國際市場,指責我們不升值人民幣,逃避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殊不知,這些東西他們在發展初期都做過。目前對於我們中國來說,西方國家依然是虎狼之師,眼裏依然只有利益,是血腥的、理性的、冷酷的利益。
中國是壹個最熱愛和平的國家,中國人非常感性和浪漫。我們的祖先其實並不希望月球上布滿冰冷的環形山,而是相信住在那裏的是美麗的嫦娥。這不同於西方純粹的理性利益和科學主義。中國壹直是壹個很有人情味的社會,是壹個很有情懷的國家。妳什麽意思?在中國,純粹理性,沒有感情世界的人,在中國是不會被我們接受的。在中國每個人都應該有點氣質。可能我不明白這個。舉個簡單的例子,相信大家都看過電視劇《潛伏》。主角余則成和李婭深受觀眾喜愛,這也是該局的成功之處。能夠深受觀眾喜愛和同情的反派並不多。為什麽,因為他們都是有信仰的人!不是因為他們是自己的主人,只要他們為了自己的信仰而犧牲生命,就會得到大家的肯定。相反,有壹個真正的“惡棍”——謝若琳。當然,他也有信仰,但他的信仰太赤裸裸,沒有浪漫情懷。當他抽著大煙,懶洋洋地躺在床上推銷他的政府時,他的信仰的銅臭味是極其輕蔑的。
中國人推崇的偉大是為別人創造幸福,西方人推崇的真理是為自己創造幸福。
當然,謝也有他執著的地方,那就是交易規則。他是壹個不折不扣的商人和投機者,這在當今西化的世界裏或許是值得稱道的。就像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如果妳看過他在亞洲金融風暴後的采訪,妳會發現他其實和謝若琳是壹類人。但在當今世界,除了東南亞、日本、韓國和中國臺北的民眾,其余民眾似乎都對這位精明的投機者有著某種微妙的敬佩,對他轟轟烈烈的遊戲有著復雜的羨慕。
所以,讓我們用喬治·索羅斯的話來結束這篇冗長的分析:
“在財務運作方面,不能說有道德或無道德。這只是壹次手術。金融市場不屬於道德的範疇,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在這裏根本不存在,因為它有自己的遊戲規則。
我是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我會按照既定的規則來玩這個遊戲。我不會違反這些規則,所以我不會感到內疚或負責。從亞洲金融風暴來看,我是否投機對金融事件的發生不起任何作用。不炒作的話還是會發生的。我不認為炒外幣是不道德的。
另壹方面,我遵守操作規則。我尊重這些規則並關心它們。作為壹個關心他們的道德人士,我想確保這些規則有利於建設壹個良好的社會,所以我主張改變壹些規則。我認為有些規則需要改進。如果改進和提高影響到自己的利益,我還是會支持,因為需要改進的規則可能是事件發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