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大三陽中醫怎麽治?
大三陽的癥狀有乏力、惡心、食欲不振、尿黃、轉氨酶偏高等,部分患者無癥狀。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先根據具體病情找到病因,再進行辨證施治。看中醫怎麽治乙肝和大三陽。1,三焦為濕熱侵及三焦,多見於上中焦、下中焦、散三焦。濕熱多集中於中上焦,主要表現為舌苔白、黃或黃膩,主要表現為惡心、厭膩、納差、乏力。治療以芳香化濁為主,藥物有藿香、佩蘭、金銀花、杏仁、橘紅等。濕熱傾向於中焦和下焦,主要取決於排便,如黃短、大便幹燥等,所以應根據證候選用茵陳蒿湯。如果濕熱下註膀胱的證候表現為小便黃赤、尿頻、急性腹痛、尿道灼痛等。,可用八正散消之;如果濕熱湧入大腸,腹痛、腹瀉、急性腹瀉、肛門灼熱等。,用白頭翁湯或葛根芩連湯加減;如果濕熱彌漫三焦,則是病危的征兆。2.濕熱證表現為厭食、惡心、嘔吐、厭惡油膩、發熱心煩、小便少。若濕重於熱,伴有頭身嗜睡、腹脹便溏、舌苔白膩、脈滑,則以利尿清熱為主,可加減陳印五苓散;若熱重於濕,可同時見口渴、煩躁、舌苔黃膩、脈數,治療以清熱利濕為主,可加減茵陳蒿湯;若濕熱並重,陳印支子銀華湯宜清熱利濕,解毒瀉火。3.急性病毒性肝炎氣血中,“濕熱帶黃者較重,濕熱不帶黃者較輕”。黃色是濕熱入血,堵塞血管,積毒生痰,阻滯血絡,熏蒸皮膚,引起黃疸。治療上,上清液的效益要重壹些,偏向於治療血液;沒有黃疸,濕熱入氣,膽汁還能以正常的方式排掉氣,所以黃疸不出現。治療上,宜利則輕,宜治則氣。其實氣血是相互聯系的,很難完全分開。沒有黃,只是偏氣,不是完全沒有血,所以對治血還是有點幫助的。臨床上經常看到,由於治療不及時,正氣不足,對致病因素無抵抗力或外邪再感染,濕熱長期積聚於血,瘀血阻滯,起初仍可發生黃疸。相反,如果及時治療,正氣逐漸恢復,正能量戰勝邪氣,濕熱通過血液流通得到緩解,疾病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