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書院分別是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嶽麓書院、河南登封嵩陽書院、河南商丘應天書院。
安徽滁州醉翁亭
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的瑯琊山腳下,是安徽省著名的歷史古跡之壹。這個亭子是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醉翁亭小巧別致,有江南亭的特色。它靠近陡峭的山壁,飛檐挑在空中。雖然幾百年來多次被搶重建,但永遠不會被遺忘。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修繕。
北京陶然亭
陶然亭公園位於北京南二環陶然亭橋西北。公園總面積59公頃,其中水面17公頃。公園建於1952。它是建國後北京建造的最早的現代園林。它所在的地方是燕京的壹個景點,號稱“鬥門勝地”,歷史悠久,古跡斑駁。著名的陶然亭和貝茨庵就坐落在這裏。美麗的園林風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光榮的革命歷史遺跡使她成為壹個旅遊勝地。
湖南長沙愛晚亭
愛晚亭位於嶽麓書院後面的青峰峽山上。它有八根重檐柱,頂部覆蓋著綠色琉璃瓦。內柱為紅木柱,外柱為花崗巖方柱,天花板繪有藻井,十分壯觀。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由山長羅店所建。原名“紅葉亭”,又稱“艾豐亭”。後根據唐代詩人杜牧《山行》改名愛晚亭,取“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之詩。
浙江杭州胡鑫館
清雍正《西湖誌》卷九:“亭子在全湖中央。湖中央的古廟外有三座寶塔。在明朝孝宗年間,寺廟和寶塔都被毀壞了。考唐的《縣誌》說:胡鑫寺外有三塔,其中南塔和南塔皆廢,這是北塔基建亭,名為亭。在老廟基重建德勝殿將其釋放。據此,老胡鑫廟就是今天的放生池,今天的胡鑫亭就是三塔的基座。中國明朝康熙三十八年,聖祖仁皇帝題寫“觀諸種”,並在亭上題寫“自然圖”四個字。雍正五年重修。”《湖光山色速寫》卷三:明代“嘉靖三十壹年知府孫萌到此遊覽,並在其上建亭,名為‘陸貞’,但沒過多久。據萬歷四年對徐婷裸身重建的調查,額頭被稱為‘太空穴’,禮監孫龍在其周圍建了壹個歡樂亭,但統稱為‘湖中亭’。州朝重金翻修,左右兩翼雕欄桿,上面是地板……”清乾隆二十七年,乾隆皇帝撰《明凈中緣》壹書。抗日戰爭杭州淪陷,西青閣樓舊址被改造成財神廟。抗戰勝利後,改為觀音大士殿。1953在觀音寺的原址上新建了壹座重檐琉璃瓦鋼筋混凝土方亭,是上世紀50年代西湖景區建設中的第壹座園林建築。1980,亭南端,刻有“繭二”太湖石碑。(見清代西湖十八景《湖心平》。)
白鹿洞書院位於五老峰東南部,山地面積3000畝,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依山傍水,清幽幽靜,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書院“始於唐,盛於宋,繼於明清”,至今已逾1000年。唐朝貞元年間(公元785-805年),李伯在此隱居讀書,養了壹只白鹿自娛,人稱白鹿原先生。長慶年間(公元821-943年),李勃被任命為江州(今九江)刺史,於是在白鹿修建梯田,種植花木。南唐四年(公元940年),朝廷在此設置廬山郭雪,又稱白鹿國庫、白鹿郭雪、匡山國子監,與金陵國子監齊名。書院衰落後,又復興廢立。直到南宋朱了解到南康軍,才興盛起來。白鹿洞書院在儒家理學的指導下,依托風水寶地廬山,依靠歷代學者和熱心教育工作者的精心培育,獲得了不同於寺廟式的州、府、縣學校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令人向往、探索、追求。這也正是它壹千多年來充滿生機、靈魂和魅力的原因。白鹿原書院在現有建築中沿官道西由西向東串聯而成,由書院門樓、紫陽書院、白鹿原書院、燕賓館等建築群落組成。建築都是坐北朝南,石頭或磚木結構,屋頂是人字形的硬峰,頗為典雅淡泊。
嶽麓書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長沙嶽麓山東麓青峰峽谷口。北宋開寶九年(976),由潭州(今長沙)巡撫朱棟創立,二年(999)由鹹平總督李雲擴建,形成講學、藏書、祭祀的基本章程。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見山場周氏,並授予“嶽麓書院”匾額,使其名揚天下。南宋元年(1165),湖南安福使重修,邀張?NC12B?主教事件將學院推向了巔峰。張?NC12B?反對科舉取利之學,把培養傳道授業解惑的人才作為辦學的指導思想,其“循序漸進”、“學而思之”、“知行合壹”、“思慮周全、精挑細選”等教學方法,至今仍有借鑒意義。在主路三年後,朱訪閩交流學術,壹時成為壹件大事。邵熙五年(1194),朱被任命為湖南安福使後赴潭州,在此擴充書院,邀請大學者,授《白鹿洞書院條令》給嶽麓書院,令規新,傳至三地。嶽麓書院被比作先秦時期的“朱斯”、“鄒魯”,與嵩陽書院(河南)、白鹿洞書院(魯山)、應天書院(河南),並稱為宋代四大書院。張、朱講學期間,培養了壹大批人才,如吳烈、、彭貴年、尤九言、尤九紅、等。,被稱為“嶽麓巨人”。宋末元兵南下,書院眾生抗袁守城。"他戈登,死者是九歲."元代以後,書院屢毀屢建,陳舊而時髦。歷經滄桑,培養了壹大批學術棟梁,可謂“唯楚有料,興於斯”。陶澍、魏源、左、曾國藩、郭嵩燾、李、唐、沈周等。,都是出於此。光緒二十九年(1903),巡撫趙爾遜棄書院,改湖南高等學堂,後改高等師範學堂。1918湖南高等工業專科學校遷至此,1926湖南大學成立。1953至1959,湖南師範大學、中南建築工程學院先後使用學院用房,1960至191,移交湖南大學使用。現存的建築建於清朝。1980湖南省人民政府決定撥款修繕嶽麓書院,10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修復後的書院占地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30平方米。主軸線上依次為前門、河西臺、大門、二號門、講堂、禦書樓、主樓、文廟、百泉軒,大門兩側為齋舍。此外還有道觀、四真閣、蓮溪寺、穿山寺,分別供奉張著、二程、周敦頤、王船山。?
石鼓書院創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當時,衡州的著名人物李寬正在石鼓山的求實觀旁的建宅中讀書。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城人李時珍擴建庭院,作為衡州士人講學之所。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授“石鼓書院”,與睢陽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為中國四大書院。歷經唐、宋、元、明、清,書院多次擴建修繕,韓愈、周敦頤、朱、張騫、範成大、辛棄疾、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先後來此講學,或以詩為記,或在墻上刻字,或尋幽攬勝,蔚為壯觀。
應天書院位於商丘老城區東部。北宋時與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嶽麓書院、河南嵩山嵩山書院並稱為四大書院。
應天書院,前身是晉代末年所辦的私塾,是通過其學生齊的努力發展起來的,學生“千裏來”,“遠近學者歸”。北宋時,政權開放科舉,應天書院人才濟濟,參與科舉的學生多達五六十人。
在宋真宗,宋州(今商丘),宋太祖趙匡胤發跡的地方,1006年改為應天府,1014年升為南靖。1009年,宋真宗正式授予該院應天府書院的稱號。在宋仁宗,應天書院於l043年改為南京國子監,成為北宋最高學府之壹,相當於現在的社會科學院。
此後,在曹誠等人,特別是著名文學家晏殊的支持下,書院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等名師曾在此任教,更是人才輩出,呈現壹時繁華。後人還立了“範文正工交學院碑文”紀念他們。
河南登封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世界歷史建築國家級文物之壹,位於河南登封市北3公裏的季峻峰腳下。因地處嵩山之陽而得名。始建於484年(北魏太和八年),稱嵩陽寺。605年(隋朝大業),改名嵩陽觀,五代時改太師書院。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 * *和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於2065年8月1日審議通過,將《天地》中的8處歷史建築(11)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包括少林寺建築群(常住院、早期祠堂、塔林)和東漢三闕(太史閣、少師闕門、齊木塔)。鄭州大學嵩陽學院已經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