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誠(1321年-1367),原名張。
起義軍首領,元末江浙地方割據勢力之壹。
泰州興化白駒場(今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市)。
鄭錚十三年(公元1353),與狄士德、石鑫率丁彥攻泰州、興化、高郵。
次年,稱成王,以周為國號,封神賜福,率軍渡江,攻取常熟、湖州、松江、常州。
十六年,平江(今江蘇蘇州)為都,次年,降元。
之後繼續占地,割據範圍南至浙江紹興,北至山東濟寧,西至安徽北部,東至海上。
二十三年(公元1363),攻打安豐,殺死紅巾軍首領劉福通,自稱吳王。
朱元璋屢戰屢敗,疆域日漸萎縮。
二十七年秋,平江城破,被俘至金陵(今江蘇南京),上吊自盡。
2.施耐庵
施耐庵(約1296—約1370),原名燕端,本名趙睿,謚號子安,謚號乃安。
泰州興化人,祖籍蘇州,周人之子,生於興化白駒鎮(今鹽城市大豐區)。13歲進私塾,19歲進士,29歲進士,35歲進士。
35歲到40歲之間,在錢塘為官兩年,後來不認同時局,回到蘇州。
鄭錚十六年(1356)60歲,張士誠據蘇招安。他與卞、部將張士誠交好,後遷居江陰,在祝塘鎮任教。
71歲或72歲遷居興化,遷居白菊場、石家橋。
朱元璋多次拒絕征收;最後住在淮安,享年74歲。
這本書是《水滸傳》,四大古典小說作品之壹。
?
3.喬·
喬華冠(1965438+2003年3月28日—65438+20983年9月22日),江蘇鹽城人,早年留學德國,獲哲學博士學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外交部副部長、外交部長。
1976後,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顧問。
喬華冠在新中國的外交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參加了在板門店舉行的朝鮮停戰談判,出席了日內瓦會議,起草了中美聯合公報。
特別是在1971,11這壹個月,喬率領中國代表團第壹次出現在聯合國的會議廳,正式出席第26屆聯大,並在大會上發言,標誌著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
4.陳琳
陳琳(?-217),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壹。
出生日期沒有確切的考證,但我知道自己在“建安七子”中年齡較大,和孔融差不多。
?
漢靈帝末年,陳琳被任命為大將軍何進主簿。
刀鋒被召集到首都洛陽,懲罰太監。陳林試圖勸阻他們,但何進拒絕接受。最後被打敗,被殺。
董卓在洛陽作惡多端,陳琳投靠冀州,進入袁紹幕府。
袁紹戰敗後,陳琳被曹軍俘虜。
曹操愛才,不怪他。他給司空的軍事顧問做了壹個祭酒,讓他和阮瑀壹起掌管檔案室。
後來,他轉行做了首相的監工。
建安二十二年(217),劉真、楊穎、徐幹死於疫病。
5.盧秀福
建湖縣人練師,南宋末代宰相,著名的反元大臣,民族英雄,被譽為“宋末三傑”之壹。
自步入仕途以來,他壹生都在為國家和民族而奮鬥。
被元軍追擊,流放到海邊後,由於魏王年紀小,壹切政治事務都由盧秀福壹個人決定,而盧秀福又要壹直處理政務,照顧嬰兒,因為閔王是南宋最後的希望。
崖山海戰失敗後,盧秀福以為大勢已去,但他拒絕投降,背著閔投海自盡,時年4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