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海經》中,有很多關於昆侖遺址的記載,其中最詳細的可以在《西海經》中找到:海中昆侖之闕,在西北,帝下。昆侖空八百裏,高壹萬。地上有木有草,長五搜,大五圍。面有九井,玉為檻,面有九門,有開悟獸守護,有神靈在。八角巖赤水之際,不仁者不登崗崗巖。
也就是說,昆侖市場,在西北方,是八百裏方圓和幾萬尺高!上面有壹棵大樹,周圍是以玉為檻的九孔井,有九道門,有開悟的猛獸把守。這裏是神的所在。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描述,昆侖山在中國神話中的地位和西方的奧林匹斯山壹樣!
不過昆侖山和宙斯所在的奧林匹斯山壹樣,也是虛構的地名。它的原型和南美洲發現的瑪雅金字塔壹樣,是觀測天文的高臺,是古人與天溝通的地方。在後世,這樣的高臺也被稱為唐明。
因為在《山海經》中,昆侖墟總是被描述為位於西北,而後世對《山海經》的解讀往往是從地理的角度來判斷的,所以昆侖墟也就隨著古人的視野逐漸擴大,位置也像西北壹樣壹步步移動。我們現在說的青藏高原上的昆侖山,是漢朝向西域開疆拓土,在《山海經》中壹個壹個地插入壹些地名而得名的。但是《山海經》的影響是巨大的,而現實中我們總是希望把神話中的東西付諸實踐,這就產生了雄偉的昆侖山,中國的龍脈,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