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要求各級文物部門充分認識到文物的文化教育功能、古為今用和科研功能。他們要善於利用文物資源的獨特優勢,展示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強大凝聚力、創造力和生命力,幫助人們了解自己的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增強民族自信心,激發愛國熱情,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盡可能地向社會介紹得到有效保護的各類文物,充分發揮文物在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推動旅遊業和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對於不可移動文物,在保證文物不受損壞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多種方式發揮作用,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對於可移動文物,在保證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也要陳列展覽,讓群眾觀看。我們不贊成博物館出現“門前車馬越來越少”的現象,因為文物都藏在閨房裏。同時,我們也不贊成過度開發,資源枯竭的捕撈。在擴大開放利用的同時,也要考慮文物的脆弱性,研究文物合理的開放利用方式,確定文物的承載極限,確保文物的合理、規範、有序利用。
“加強管理”是實現文物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的根本保證。從當前工作實踐出發,“加強管理”的主要內涵是:壹是繼續深化文物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文物保護的機構建設和職能配置;二是大力推進依法管理和行政,完善執法隊伍,加大執法力度;三是加強文物保護的政策研究,制定更加科學、合理、嚴格、完善的規則、制度、政策和規劃,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工作機制;四是增加文物保護管理中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成果和手段,提高文物的歸檔、保管、保護、展示、信息傳播和科學研究水平;五是積極普及文物知識,宣傳文物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及其重要作用,提高全民族的文物保護意識,努力完善國家保護為主、全社會參與文物保護的新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