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針刺過程中,患者突然出現精神疲乏、頭暈、心慌、氣短、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脈搏微弱,甚至四肢發冷、血壓下降、大小便失禁、意識不清,稱為針刺性頭暈。暈針大多是由於患者精神緊張、身體虛弱、饑餓疲勞、姿勢不當、針刺操作過度,使大腦暫時缺血所致。頭暈發生後應立即取出所有針頭,讓患者平躺,頭略低,輕者可喝熱茶或糖水;嚴重者可捏或針刺任重、宿轉、內關、足三裏等穴位,或艾灸百會、關元等穴位,必要時應采取其他急救措施。
(2)針刺停滯
進針後難以提、插、撚,甚至無法提、插、撚,稱為針滯。針滯是患者精神緊張,在針刺時引起局部肌肉收縮,或針運動和扭轉角度過大而持續單向扭轉,使肌纖維纏繞在針體上。發生滯針後,應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使局部肌肉放松。如果是單向扭轉造成的,壹定是反方向扭轉。如果肌肉緊張了壹段時間,可以按摩該部位或在附近部位加針,緩解痙攣。
(3)彎針
彎針是針體在體內彎曲,進針時針柄改變進針方向和角度,使提針、進針、撚針、出針困難。彎針多是由於進針技術不熟練,用力過猛,或針下組織較硬;留針過程中,由於壹些意想不到的刺激,患者的體位不適應或改變;針柄受外力擠壓碰撞,針未得到及時處理。處理方法:如果是輕微彎曲,就不要再擰了,而是沿著彎曲方向慢慢退針;如果是患者改變姿勢引起的,患者應恢復原來的姿勢使局部肌肉放松,然後拔針,不要強行拔出。
(4)斷針
針體折斷,殘端留在體內,稱為斷針。斷針是由於針的質量不好,針體或針根受到侵蝕和損傷,或進針過程中用力提擰,肌肉強烈收縮,或改變姿勢,未能及時正確地處理滯針或彎針而造成的。治療:告訴病人不要緊張,不要動,以免斷端陷入深層肌肉。如果斷端仍在體外,可用手指或鑷子取出。如果斷端與皮膚平齊,可按壓針孔兩側的皮膚,使斷端暴露於體外,再用鑷子取出。如果針體完全浸入肌肉,要在x光下定位,手術取出。
(5)血腫
拔針後局部青紫或腫痛,稱為血腫。血腫是刺傷血管造成的。此時應在局部輕輕按摩,促進局部充血的消散。如果血腫沒有消散,24小時後可以熱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