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考察了《西遊記》背後的風俗和典故,對《西遊記》的橋段和人物做了詳細的出處分析,非常認真。我以前讀過類似的書,但這本書的風格比周樹的更集中、更全面、更精彩。
作者李,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學碩士。曾任中華書局文獻室編輯,校對中華書局版《西遊記》。看完這本書,妳也能深深感受到作者的功力。
這本書深入剖析了《西遊記》。基本上每壹個典故,甚至壹個人的名字、地名的由來、演變、來龍去脈,都有詳細的解釋。而且嚴謹中不乏幽默,可以說是幹貨滿滿但不枯燥。
通過作者對這些典故、人名、地名的考證,也可以壹窺古人豐富的想象力。可以說古人腦洞大開,絲毫不遜於現代人。
但是感覺這本書真的是被題目耽誤了。尤其是近幾年,所謂的“閱讀”佳作數不勝數,但大多是“笑話”,讀者早已審美疲勞。所以很多讀者看到這個標題可能就沒有打開的欲望了。或者妳可能覺得這本書壹定又是壹個不上檔次的笑話。
從書評就能看出來。前面幾章下面的書評基本都是貶義的,多余的。很多人覺得這麽低的書名肯定好不了多少。看了壹兩章就選擇棄坑。越往後的章節,評論越有利。但顯然,越往後,書評總量越少。
當然我也看到有個人,看了壹兩章就說裏面全是歷史考證什麽的。太艷俗了,也沒什麽意外。比吳閑雲的《燒酒探西遊》還好看。
我感覺好像聽到有人說:“這海參鮑魚真沒意思。壹點都不夠熱。來壹碗酸菜泡面吧,夠酸的!”
更何況續章主要考察《西遊記》的作者是誰,李先生引經據典,證明《西遊記》的作者不壹定是吳承恩。結果,壹篇書評振振有詞地說:
作者肯定是剛看了幾集電視劇,就胡說八道了,然後為了吸引眼球,發表了這樣驚世駭俗的言論。
首先,西遊記的作者是沒有定論的,也不是什麽驚世駭俗的說法。其次,作者對《西遊記》進行了校對,也就是說,讀者看過的《西遊記》的每壹個字,都可能是“只是看了幾集電視劇”的作者校對或批註過的。
在本書的最後,李老師還和大家分享了他校對《西遊記》的艱辛歷程。不知道這位讀者會不會堅持到最後。如果看到最後,不知道臉會不會痛?
最後,放兩句我從書中摘錄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