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中國文字的起源

中國文字的起源

中國文字的起源是象形文字。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歷史的變遷,特別是夏商周時期,象形文字覆蓋並統壹了中華大地。

從商代到清末,漢字的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宋體等階段。甲骨文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漢字形式。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因刻在龜甲骨上而得名。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中有“結繩說”、“八卦說”、“圖畫說”、“書法契約說”等多種說法。古籍也普遍記載了創造漢字的黃帝史官倉頡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壹個系統的書寫工具不可能完全由壹個人創造出來。如果倉頡真的存在,他也應該是作者之壹,文本組織者或出版商。

近幾十年來,我國考古界發布了壹系列比殷墟甲骨文更早的有關漢字起源的出土資料。這些材料主要指原始社會晚期和歷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的雕刻或繪畫符號,也包括少量刻在甲骨文、玉器、石器等上的符號。

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通過對全國19考古文化的100多個遺址出土的陶片上的雕刻符號進行系統的考察和比較,認為我國最早的雕刻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