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是以大禹的名字寫成的。現代學者大多認為是戰國時期的人寫的,寄托了國家統壹的希望,闡述了治國之策。歷代關於龔宇的專門著作有數百種,清初胡瑋煒的《愚公錐指》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書共20卷,其中壹卷為圖,觀點豐富,壹掃前人在龔宇研究中的旁系混亂,為人們了解龔宇時代的地理面貌和歷代地理變遷提供了方便。
《山海經》曾經是壹本叫做《愚公》的地理書。其作者是與大禹合作治水的伯夷。現代學者大多認為也是戰國時期的人寫的。《山海經》記載了山川、海洋、隧道、民族、物產、醫藥等地理知識,對研究我國古代地理、民俗、物產、國內外交通等具有文獻價值。所以有人把《山海經》、《周易》、《黃帝內經》並稱為“上古三絕”。但其內容多為幻想,常夾雜古代神話或傳說,故《四庫全書》將其列為子部中的“小說家”。《山海經》由郭璞、郝懿行、袁珂註釋。
△嶽麓書社的《古典名著通俗文庫》和《山海經》
《四庫全書》中記載了許多地理著作,如《三黃府圖》、《元和縣誌》、《郁芳勝覽》、《清義通誌》等。,都是學習歷史地理必讀書。《四庫全書》還記載了各種地方誌,如《湖廣通誌》。
《水經註》是壹本因其優美性和文學性而被廣泛閱讀的地理書。《水經註》四十卷,是北魏末年李道元所作。水鏡的註釋表明它是用水鏡註釋的。《水鏡》是三國時期的作品,作者不詳,或者是三秦。書中記載了黃河、渭河、薊河、淮河、長江等137條河流,只有10000字。《水鏡筆記》不是壹般的註釋,其價值大大超過了水鏡。以水鏡為綱,詳細記錄了1252條河流的情況,包括山川、湖泊、郡縣、農田、水利、植物、動物、礦產、泉水、暗流、瀑布、洞穴、自然災害等。它還記錄了大量的人文資料,如歷史遺跡、人物故事、神話傳說、歌曲和諺語等。它是中國古代壹部綜合性的地理學著作。這本書文筆華麗,語言優美,文學性很強。比如書中對“三峽”山的水況描寫,就吸收了前人的成果,畫出了形和音,可謂用詞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