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儒家經典,記載了從路引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65438+公元前0年)的歷史,也是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是我國第壹部有詳細敘事的編年體史書。漢代改稱《春秋左傳》,簡稱《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左傳》本質上是壹部獨立的史書。它始於路引年(公元前722年),止於魯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3年)。它以《春秋》為基礎,通過描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輪廓,是重要的儒家經典之壹。
《左傳》、《國語》、《戰國策》的語言特點是什麽?《左傳》修辭非常優美,說理透徹,筆法靈活,語言簡練,但寓意豐富。特別是選擇性收錄了很多外交官精彩的外交語言,也為其增光添彩。前人稱《左傳》為行人辭令之美。但受編年體的影響,《左傳》為了尋求事件的戲劇性和情節的連貫性,使用了大量嚴謹、後強調的文字,使其寓意豐富,僅次於藝術趣味。而戰國策,語言流暢犀利,口若懸河,直言不諱。善於在文中巧妙地插入寓言來說明抽象的道理,闡述自己的論點,是議論文寫作的典範。它的敘事更加生動、曲折、動蕩、扣人心弦。壹掃《左傳》的古樸、典雅、厚重,取而代之的是清新、活潑、浪漫。“戰國策”是軍事家的話。它講究鋪張誇張,文筆酣暢淋漓,變化多端。往往以氣勢和修辭取勝,表現出典型的戰略家的文風。敘事,地聲;論證和推理是宏偉的。誇張、比喻、排比、對偶等大量修辭手法,大大增加了文章的氣勢和語言力。比如《蘇秦以連橫告秦王》中,第壹段,蘇秦的修辭、對仗句、駢句疊加,對秦國的地形、物勢、政治勢、軍事勢、民勢進行了極大的誇張。句式簡短,大局已變,語氣鏗鏘和諧,字鋒振聾發聵,氣勢逼人,有力鼓舞,令人信服,與《左傳》文筆不同。
《左傳》和《戰國策》中謀士的人生觀有什麽不同?
1)《左傳》常以孔子之言為褒,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與當時儒家思想取向大體壹致。維護舊的禮儀制度,批判創新;贊美鬼神占蔔,宣揚迷信。
2)《戰國策》描寫的是急於求成、急於求成、急於求成、玩弄權術、嘩眾取寵、無所畏懼的說客行為,凸顯了戰略家的思想:政治上崇尚謀略,強調審時度勢,人生觀上肯定任用人才,追求名利。
《戰國策》、《春秋左傳》、《孟子》、《國語》、《書》的順序是怎樣的?書的順序應該是:春秋,左傳,國語,孟子,戰國策。
魯的《春秋》和《左傳》的《戰國策》左丘明是真的嗎?是真的。
魯的《春秋》大約完成於公元前239年(戰國時期)
文學流派:
古代散文
《呂氏春秋》是秦丞相召集諸子百家編撰而成的壹部著作。全書分紀、蘭、倫三部。“季”按春夏秋冬十二個月分為十二期,如春分、、春中、。每個學期包括五篇文章,共60篇。根據內容,“瀏覽”分為八個瀏覽,每個瀏覽八篇,8864篇(第壹個列表缺壹篇,目前有63篇)。《論》也按內容分為六論,每論六篇六條。還有壹個序言,就是這本書的序言(此版不全),放在十二世紀之後。綜上所述,《呂氏春秋》壹書共有***160篇,結構完整,自成體系。它所保存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和科學文化史料是我們民族的寶貴遺產。
它完成於公元前239年(戰國時期)。
文學體裁
古代散文
《左傳》,春秋時期的全稱《左傳》,原名《左春秋》,是中國古代的編年體史書,漢代又稱為《左春秋》、《左氏》。漢代以後才稱之為《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的歷史學家左丘明所作。它與《公羊傳》、《谷亮傳》並稱為“春秋三傳”。
《左傳》以《春秋》為藍本,通過描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說明了《春秋》的輪廓。主要記錄了周代皇室的衰落和諸侯爭霸的歷史,對各種禮儀規範、法律法規、社會習俗、民族關系、道德觀念、天文地理、歷法季節、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歌謠等進行了記載和評述。
《左傳》以魯十二王為序記載各方歷史。* * * 1.8萬字。
《戰國策》是壹部作者不詳的歷史著作。其中所載的資料,主要來自戰國時期,包括謀士的著作和米切爾的記錄,被整理成書,後統壹秦國。該書原書名不詳,經西漢劉向考證整理後定名為《戰國策》。共三十三篇,按國別描述,有東周壹篇,西周壹篇,秦五篇,齊六篇,楚四篇,,魏四篇,漢三篇,燕三篇,宋魏壹篇,中山壹篇。編年史從春秋到秦統壹。以參事們的遊說活動為中心,反映了這壹時期各國的政治外交形勢。全書沒有系統完整的體例,全是獨立的文章。
左丘明,(約公元前502年-約公元前422年),東周春秋末期魯國都城軍莊(今山東肥城市石亨鎮於恒村)人,春秋末期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散文家、軍事家。春秋時期,有壹個叫卞的盲史家,他把古代的歷史和傳說記憶下來,講出來,口口相傳,補充和豐富了文字記載。左秋明就是其中之壹。相傳左丘明著有《左氏春秋》(又稱《左傳》)和《國語》兩部書,記載了西周和《春秋》的許多重要歷史事件,儲存了高價值的原始資料。因其翔實的史料和生動的文字,引起了海內外學者的興趣,被譽為“文學家史聖”、“政治家、歷史學家”,孔子、司馬遷都尊左丘明為“始祖”。左丘明是中國傳統史學的奠基人,左丘明被史學界視為中國史學的鼻祖。他還被稱為“諸子百家之祖,古漢語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反映了當時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春秋戰國策國語左傳的通稱是什麽?沒有通用名稱。它們不是同壹性質的。《春秋左氏家傳》簡稱《左傳》,與《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
望采納
《戰國策》和《史記》中的孟嘗君有什麽不同?《戰國策》講了“狡兔三窟”。孟嘗君讓馮諼去雪地裏討債。臨走前,他問孟嘗君:“妳想帶點什麽回來嗎?”孟嘗君說:“如果妳看到我在這裏缺少什麽,帶點東西回來。”去找薛,燒白條,為收買人心。壹年後,齊王想自己掌權,讓孟嘗君退休。這時,馮諼去遊說魏王,並傳話說魏王要重用孟嘗君。齊王聽說後,拒絕讓孟嘗君退休。孟嘗君已經在壹起幾十年了,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史記·孟嘗君列傳》中,有三個故事,即門象門、雞鳴狗盜、狡兔三窟。具體故事太多了,可以自己看。
總的來說,孟嘗君是壹個非常善於讀心術的人。他對官方文化了如指掌,並招募了3000人為他工作。他有自己的智囊團。正是這些人在孟嘗君遭遇危機時,利用自己的優勢化解危機,為自己的政治鋪平道路。戰國四君子都壹樣。
《戰國策》、《史記》和《左傳》有何異同?首先,差異:
1.《史記》是西漢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壹部傳記性史書。它是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錄了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初年的三千多年的歷史。與《後漢書》、《後漢書》、《三國誌》合稱為“前四史”。
《史記》包括十二列傳(記載歷代皇帝的政績)、三十家(記載諸侯國和漢代諸侯的興衰)、七十列傳(記載重要人物的言行,主要描寫人物和大臣,最後壹篇是序言)、十表(大事年表)和八書(記載各種法規,如禮、樂、性情、歷法、天文等等)。
2.《戰國策》是壹部民族歷史著作,又稱國策。記載了西周、東周、秦、齊、楚、趙、魏、漢、燕、宋、魏、中山各國的大事,距今約240年。分為12策,33卷***497篇,主要描述戰國時期說客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以說是說客的實戰演練手冊。
3.《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又稱為《春秋左氏傳》、《春秋傳》,漢代以後才稱為《左傳》。
相傳《左傳》是春秋末期魯人左丘明註的壹部史書,與《公羊傳》、《谷亮傳》並稱為“春秋三傳”。也是中國第壹部詳細敘述的編年史著作,共35卷。是儒家經典之壹,也是十三經中最長的壹部,在《四庫全書》中被列為經典。它涵蓋的時期是從公元前722年(公元路引年)到公元前468年(魯哀公二十七年)。
第二,相同點:
記錄的時間點重疊,都是戰國時期。
《左傳》和《戰國策》有哪些區別?《戰國策》的事實依據還不如《左傳》是以魯為中心的戰爭故事,而《戰國策》是士紳們的遊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