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圖
首先,就九州而言,禹州是九州的中心,也就是後世所說的中原之地。《虞書》記載了九州禹州的地理分布。在這句話裏,荊指的是荊山,河指的是黃河。結合後世的歷史記載和地理地圖的分析,可以得出壹個大致的結論:禹州的實際分布範圍是“荊山以北,黃河以南”。
知道了古禹州的地理位置後,我們有必要證明壹個很重要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麽“荊山以北,黃河以南”的地區被稱為“禹州”。禹州的“禹”字是什麽意思?
首先,禹文字是遵循形象的,所以古代禹州壹定是壹個有形象的國家(有沒有形象下面會驗證)。其次,說到詞義,就不能不提到《說文解字》,在《說文解字·祥子補》中寫道:“象,南越大獸,長有長鼻子長牙齒,四足狀如耳齒。”後來有學者評論說“於,大者象之。”對事物無害。從大象,給壹個聲音。“意思是大象就是大象,南越的壹種大型動物,鼻子長,牙齒長,三年繁殖壹次。大象像大象的耳朵,長長的牙齒,四條腿和尾巴。喻的意思是大象的大。喻的本義是象。因為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所以喻被引申為大。東漢賈氏說,大象雖大,不害其他動物。
其次,經過以上解釋,我們大致確定了禹州的地理位置,禹州的“禹”是什麽意思。那麽我們就要確定禹州為什麽叫“禹”(有像之州)。
古代河南真的有大象嗎?如果是,為什麽西漢的許慎在《說文解字象》壹書中說:“象是南越的大獸?”這不是與禹州這座大象之城相悖嗎?
相關文獻記錄
其實並不是。漢朝雖然是兩千多年前,但離大禹時代也是兩千多年前。所以4000年前河南省有大象也不是不可能。這壹點在後世的考古發掘中得到了印證。先是河南出土了大量的大象化石,接著是河南出土的殷商時期的文物和魯春秋時期的古樂,記載著“李,造反,王命伐之。”商人在東夷伺候大象虐待大象。周公壹個個跟著老師,至於江南。“這意味著周武王死於商朝的第二年,他的王子繼承了王位,也就是周成王。周成王初年,商朝遺民發動叛亂,周成王命令周公討伐他們。殷商遺民的騎兵騎著大象,侵略東方的百姓。於是周公率領壹支軍隊把他們趕到了長江以南。殷商遺民主要居住在今天的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