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宋元古籍的註音版本

宋元古籍的註音版本

古代有壹種註音的方法叫反切。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用上壹個字的聲母,下壹個字的韻母,和* * *組成這個字的讀音來表音。

例如,Jian的發音是由Xian的聲母“box”和Bian的韻母“first”組合而成。

再通俗壹點就是這樣的:(西安的x+(邊的Ian)=見(西安)。

擴展數據

反切法是古人繼“正音”、“讀若”之後創造的壹種註音方法,又稱“反”、“切”、“轉”、“反切”。反切的基本規則是把兩個漢字放在壹起給壹個字註音,切上面的字取聲母,切下面的字取韻母和聲調。

音標字稱為割線字,簡稱割線字。反切的基本原則是上字的聲母和切字的聲母相同,下字的韻母(包括中間音)和聲調相同,上下組合就是切字的發音。

比如廣韻的《冬,皆格切》,就是用大寫的聲母、格的韻母、聲調來註釋冬。

反切的出現是為了彌補讀若、直調註音方法的不足,是漢字註音方法的壹大進步,標誌著漢語語音的開端。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回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