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陶淵明在彭澤的故事?

陶淵明在彭澤的故事?

道德高尚

陶淵明是東晉末年偉大的詩人、文學家,其曾祖父陶侃是東晉著名賦家、開國功臣。祖父陶茂和父親陶藝都是總督。但到了東晉末年,政府日益腐敗,官場黑暗。陶淵明生性淡泊,即使家境貧寒,入不敷出,也堅持讀書寫詩。他關心百姓疾苦,有“逃遍天下,拜思遠”的誌向,又懷著“濟世濟民”的願望,在江州當了壹名酒祭。因為不喜歡官場的不良作風,他辭職回家不久,然後國家叫他主簿,他也去婉言謝絕了。

後來,他陸續在壹些官位上幹了,但由於他淡泊名利,為官清正,不願與腐敗的官場同流合汙,過著隱逸為官的生活。陶淵明最後壹次做官是在藝兮元年(405)。那壹年,已過“不惑之年”(41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他到了八十壹天後,我遇到了旬陽縣派來視察公務的杜佑。劉蕓,旬陽縣人,以貪財出名。他每年以巡邏的名義向縣裏索賄兩次,每次都滿載而歸,否則就栽贓。縣官曰:“當腰帶系上,迎之。”就是穿戴整齊,準備禮物,恭敬地迎接杜佑。陶淵明嘆道:“我怎能為五鬥米向村裏的孩子跪拜?”意思是我怎麽能卑微到為了縣長的五鬥米工資去賄賂這些小人?說完,掛冠,辭職回國。從那時起,他壹直在學習和寫作,同時,他壹直在龍牧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