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誰知道盤縣丹霞山的歷史和傳說?

誰知道盤縣丹霞山的歷史和傳說?

丹霞山位於盤縣南部,水塘鎮東南17公裏處,山頂海拔1.888米。它鶴立雞群,巍峨如天柱。

相傳乾隆二十三年(1758)四月,雷神掃殿,在山南側的山崖上打出“天貝丹山”二字。字跡奇特難辯,字為丹霞色;又傳漢代山中有鳳鶴形霞,故名丹霞山。

神話和傳說

傳說有壹只銅梁金雞從天而降,飛過瑞芝山,壹個和尚跟在後面。當他決定在瑞芝山上建廟的時候,那只銅梁金雞在趙冠三的懷中飛到了壹座山上,那座山就震動了,後來被稱為抖山。金雞攜梁飛上丹霞山頂,二虎在密林中銅梁兩側坐定後,棄梁而飛。僧人到山頂後,將銅梁鑄入祠堂橫梁,真武始祖銅像,銅鐘,以建祠。壹天晚上,銅鐘飛進龍牧的龍潭,與潭中的老龍決鬥,打斷了老龍的號角,導致流血變成洪水,錳在龍潭中上漲了三天。老龍要用木樁做壹個破角,戴在頭上,所以叫木龍。寺裏的和尚再見到銅鐘時,鐘身上長了無數的青苔,還折斷了壹只龍角,於是被當成了神鐘,作為神話流傳下來。

民族神殿

護國寺位於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水塘鎮丹霞山上,距老縣城城關鎮17公裏。丹霞山海拔1.888米,石灰巖地貌,溶洞遍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適宜樹木生長。古稱“林海”,是天然的動植物園。

歷史

護國寺建於明朝萬歷年間,原為道教“宣帝宮”。天啟二年(1662),毀於戰亂,建廟的道士不知去向。天啟四年,於海,又名“蔔美”,原為明朝大將。經過十幾年的苦心經營,寺廟已初具規模,是丹霞山的始祖。崇禎十壹年(1638),偉大的地理學家、旅遊探險家徐霞客遊覽丹霞山。徐霞客在高僧映秀的陪同下,考察了這裏的山川、河流、人文、交通,並將這些資料收入徐霞客的遊記中,大大提高了丹霞山在全國的知名度。

清乾隆四十六年,常義大和尚在此首開戒壇;光緒三十年,壹位大和尚開壇傳戒,弘揚佛法;光緒三十二年,大和尚榮盛在京接收了光緒皇帝所有的經書、袈裟、玉璽和金碗。光緒皇帝還命名“貴州盤州丹霞山為西南護國叢林”,故名“護國寺”。光緒年間,郭健、常香分別擔任黔陽乾陵寺、昆明朱倩寺、宜良法明寺的住持,大獲成功。

民國二十九年(1940),修遠大和尚丹霞開壇講經。同時舉行為期49天的水陸齋,以超度在對日戰爭中陣亡的士兵。來自13省份7個城市的65位高僧參加了此次佛教活動,其中包括虛雲和尹光。這是自丹霞山寺以來最大的佛教活動。

1949以後,在護國寺出家的僧人,很多都擔任過中國各寺廟的住持和方丈。其中比較著名的是洗塵法師,他出生在丹霞山,後來擔任緬中佛教協會的創始人。後赴美國紐約建立紐約妙覺寺,現為該寺住持。當時人們對護國寺贊不絕口,說“壹個和尚比壹個和尚好兩倍”。

1958丹霞林區被黑,監管。1964年,護國寺失火,寺廟被毀。雖然沒有寺廟,但當地信眾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仍然上山燒香拜佛。1981年,卓Xi大師在丹霞山聞訊後,與弟子顏回* * *出資重修寺廟。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建了三間土房供奉佛像,靠香客和遊客的捐款維持生計。1983年,經常聽說師徒被轉移到水銀寺,丹霞山陷入無人管理狀態,房屋全部被毀。1985年4月,CPPCC六屆二次全委會議期間,CPPCC縣委委員董俊榮提交了《恢復丹霞山名勝古跡,發展縣域旅遊》的特許權,提出恢復丹霞山護國寺,受到政府重視,批準重建,並於1986年中秋節正式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