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他的理論是站在天人合壹的立場上,把“道”作為天地萬物的本源和宇宙的最高原則來研究的。
以此為終極,發明修身治國平天下。
正所謂“人隨地,地隨天,天隨道,道隨自然”,人類要從大地中取法,研究道的起源和本質。
道的原理有兩面性:無物和兩面性。
道往往是缺席的,無名的,無形的,在天地鬼神之前,是天地萬物之始。道常在,生天地萬物,用之無窮。道的原理貫穿於萬物之中,表現為萬物相對存在的根本規律,物極必反,終有所歸。
而且有用,往往建立在無中生有,“無中生有”。
聖人人體無道,道自然是無為,以此修身,靜而無欲,無心而空,不自覺,自負而不執,成功而不生,善良而節儉,修行去中國,以此治天下,做到“無為而教,無字”,還劍,離戰,不尚賢,不貴。
“反道之動,弱者用之。”所以知之者,保守,卑微,失意,與光同坐,以弱勝強。
道家的知行觀、政治觀、倫理觀總體上是脫離舊體系的。如果儒家經典說“要空,要靜,要信”,“要靈,要柔”,“要玄”,那就是道家各種修煉術的根本,如聚心、坐忘、心服、內丹等。
道教被引為神仙生命理論的源頭,如"返本"、"復生"理論中的"長生不老"、"死而不死",內舟學為從內煉真、與道合壹奠定了哲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