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眾多地方誌的統計,清史名家在乾隆至道光年間(1736~1850)先後記載了直隸、盛京、山西、陜西、甘肅、新疆、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
擴展數據:
中國玉米的栽培歷史約有470年。但由於產量高、品質好、適應性強,種植面積發展很快。目前,我國播種面積約3億畝,僅次於水稻和小麥,居糧食作物第三位。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物之壹。目前,世界上約有三分之壹的人口以玉米為主食。其中玉米占亞洲人食物構成的50%,大部分占90%。非洲占25%,拉美占40%。
玉米的蛋白質含量高於大米,脂肪含量高於面粉、大米、小米,熱量高於面粉、大米、高粱。然而,玉米是壹種重要的食物,因為它的顆粒大,味道差,有粘性。在城市和更發達的地區,玉米是調節口味不可或缺的食物。隨著玉米加工業的發展,玉米的食用品質不斷提高,生產出玉米片、玉米粉、玉米渣、專用玉米粉、速溶玉米等新型玉米食品,並可進壹步制成面條、面包、餅幹等。玉米還可以加工成玉米蛋白、玉米油、味精、醬油、白酒等。這些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都很暢銷。
《農民日報》數字版——玉米傳入中國的歷史